凉山尝试个私经济协会“1+N”党建模式推动企业党建
□本报记者 徐登林 王云 何勤华 文/图
“现在有学生需要得到捐助,我们召集大家来商量一下。”8月9日下午,德昌县西环路“罗老三食城”老板罗秋明召集食城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围坐在一起,落实该县个私经济协会餐饮行业党支部的新任务。
几年前,得到党组织帮助而让企业渡过难关,罗秋明毅然写了入党申请书。现在,罗秋明不但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而且企业党建搞得红红火火。
罗秋明的故事是凉山州个私经济协会“1+N”党建模式的一个缩影。2007年,凉山州首先在德昌尝试个私经济协会“1+N”党建模式,由一个协会党总支,带动N个行业、企业党支部建设。如今,全州已建、在建个私协党总支18个,建立行业党支部100多个,服务和凝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8200余户,党的建设与个私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三难”催生个私协党总支
在“罗老三食城”布置完新任务,德昌县个私经济协会餐饮行业党支部书记张光兰参加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商谈,大家一致同意号召员工为该县3名初升高的家庭困难学生捐款。
要是在以前,这种事情很难在餐饮企业落实。张光兰说,2007年,德昌有餐饮企业500多户,但大多经营困难,党建工作举步维艰,“做餐饮的大多是下岗职工和自谋职业人员,一些下岗职工党员成为隐形党员,羞于向人亮明身份,这种氛围下企业优秀青年想入党却找不到组织。”
2007年,德昌县个私经济协会一次摸底调查显示,该县3000多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仅有正式党员26人、入党积极分子12人。
2007年6月,德昌县个私经济协会成立了党总支,解决个私经济协会“个体工商户发展难、优秀青年入党难、流动党员身份认同难”问题。在总支之下,该县又分餐饮、建筑、农资等行业成立了8个党支部,形成“1+N”党建模式。
“三找”活动聚拢人心
德昌县个私经济协会“1+N”党建模式运行的第二年遭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当年德昌县个私经济体普遍经营困难,该县个私经济协会党总支充分发挥行业党支部和党员主心骨作用,在各行业开展了“遇困难找支部、促经营找支部、需维权找支部”的“三找”活动。
“除了‘罗老三食城\’,我还开了一家中等规模的饭馆,周转资金需求量大,当时各方面资金紧张,企业很多欠账无法及时回笼,6月两个店近100名员工的工资都发不起了。”罗秋明回忆当时情形仍忍不住摇头。四处寻贷无门的罗秋明找到了餐饮行业党支部书记张光兰。张光兰联合超市行业党支部书记和交通运输行业党支部书记共同为罗秋明担保,帮助罗秋明从银行获得贷款20万元,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感受到组织的温暖,2009年,罗秋明向餐饮行业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0年,罗秋明经组织批准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帮助下,罗秋明的企业发展迅速,目前正在筹建一个食品加工厂。去年,罗秋明对企业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建档,由于企业正式党员已超过3人,正在申请成立党支部。目前,德昌县个私经济协会党总支下行业支部达10个,有正式党员66人,入党积极分子16人。
“1+N”模式广建阵地
虽然占地只有100多平方米,但办公桌椅、党旗、电教设备、上墙制度等“七个一”设施齐全。在餐饮行业党支部活动室,张光兰介绍说,德昌县委通过下拨党费、赠送党旗等形式大力支持个私经济协会建活动阵地,目前,各行业党支部建起了10个活动阵地。
依托活动阵地,德昌县个私经济协会党总支开展了“三向培养”活动:把个体工商户中的优秀分子培养为党员,把个体工商户中的党员培养为协会骨干,把协会中的党员骨干培养为协会负责人或管理人员。通过“三向培养”,罗秋明现在是餐饮行业党支部组织委员兼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
德昌县个私经济协会“1+N”党建模式催生非公经济长足发展及社会和谐之花。截至7月,德昌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到478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6.5亿元,占到全县GDP的63.1%。近年来,德昌县个私经济协会党总支积极为各类公益事业捐款19万元,为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捐资助学22.56万元。
新闻推荐
1-9月,凉山州完成外贸进出口4057万美元,距今年目标还差一大截。怎么办?“立体服务”帮难解困——□本报记者徐登林何勤华文/图去年,凉山州外贸完成进出口5582万美元,今年目标直指6420万美元,但到今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