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金沙江“亚洲第一高溜”退休 连接川滇两地的跨江大桥7月将通车。
“鹦哥溜”距离江面高达270米,被称为“亚洲第一高溜”。
在凉山州布拖县龙潭镇沿江村,有一座横跨金沙江两岸的载人溜索,名为“鹦哥溜”。两岸川滇居民在距离江面近300米的高空,每天乘坐溜索相互往来。现在这条被称为“亚洲第一高溜”的溜索,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记者在溜索下游一公里看到,一座新建的跨江大桥已经在悬崖间拔地而起。经过两年多施工,大桥于今年5月底合龙,预计在7月初就能通车。
大桥通车后,金沙江两岸约8万川滇居民的出行方式将彻底改变,运行了19年之久的“鹦哥溜”,这座四川境内金沙江上最后的溜索,也将结束使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徐湘东李俊雅柴枫桔刘微摄影报道
跨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连接川滇下个月就要通车
卖完一车小米蕉,关万金心情愉悦,发动面包车,准备返回家中。
关万金的家,在凉山州布拖县龙潭镇沿江村。这是一个地处金沙江悬崖边的村子,从县城出发,开车需要2个多小时,海拔从2400多米骤降至700多米,气温也从20℃猛增到35℃。
湿热的风从金沙江峡谷中吹来,路边的香蕉林绿意盎然。转过一个山坳,一座新修的大桥出现在眼前。
“看到看到就要通车了。”关万金将车停在桥边,拍了张照片发到朋友圈。
这座桥,横跨金沙江,北接四川省布拖县沿江村,南连云南省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大桥采用四级公路设计,宽9米,长385.2米。
代臻,是大桥建设项目总工程师。站在桥面上,满头大汗的他,正在指挥工人完成最后的桥面铺装等工作。
看着建设了800多天的大桥即将投入使用,代臻颇为感触。“建这座桥,主要的困难有两个。”代臻说,第一大困难,就是大桥两边都是垂直江面200米的悬崖,而且对岸云南那边不通公路,也无施工场地,将施工设备、材料等运送过江,非常困难。在施工中,他们架设跨江吊装系统,将机器设备运送过江,工人就通过索道过江。同时,在垂直90度的悬崖上挖山打洞,掘进了50多米架设桥墩。
金沙江峡谷的风,说来就来,而且很大。工程面临的第二大困难,就是阵风。施工现场风力强劲,且风速分布不均匀,最高风速可达11级,而且温度经常达到40℃以上。
为克服这一困难,四川路桥与重庆交通大学合作,进行了风致动研究,布置了抗风绳,全天候对风场进行监测。为避免热胀冷缩给工程带来影响,施工人员错班作业,早起晚收。
“工程已进入了最后攻坚阶段。”代臻说,现在,正在进行桥面铺装、防护栏安装等,如果天气等给力,预计在7月10日左右就能实现通车。最后溜索19岁溜索即将完成使命 当文化遗产保存
从金沙江大桥往上游走,不到一公里处,可以看到两根粗壮的钢缆挂着一个四面悬空的“铁箱子”,横跨到金沙江对岸。这是一座载人过江溜索,靠电力带动滑轮前行,名字叫作“鹦哥溜”,因其距离江面高达270米,被称为“亚洲第一高溜”。
要乘坐溜索,得先拨通写在一堵墙上的电话号码,联系对岸开溜索的蒋世学老人。乘坐一次溜索,单边价格为5元。
确认有乘客要过江后,蒋世学老人启动电机,滑轮转动,将“铁箱子”从江对岸输送过来。
“一定要注意安全,把门拴好,抓紧扶手,不要在上面蹦跳……”蒋世学在电话中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等所有乘客上了铁箱,告知他可以开动了,他再一次确认安全后,推动闸刀,铁箱便一下子蹿出去,驶向对岸。站在悬空的铁箱中,望着脚下近300米、奔流而过的金沙江,难免会手心出汗。
今年73岁的蒋世学,自1999年溜索架设后,就一直在负责运行,至今已有19年。
他回忆,那年溜索刚开始运行时,是靠两岸的年轻小伙子站在钢缆上人力推动前行,过江犹如走钢丝,万分惊险。2001年,他换上了柴油机和发电机,安装了滑轮带动,溜索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
“现在乘客少了,有时候一天没得一个人。”蒋世学望着悬崖对岸看了半天,确认没有乘客后,他开始为钢缆更换一颗螺丝。
如今,跨江大桥即将通车,这座溜索,以及蒋世学都面临退休。
“大桥通了,交通好了,我也该退休了嘛。”蒋世学颇为乐观,他说,大桥通车后,两岸来往更加便利,不开车,走路也很方便,溜索也就完成历史使命了。
对于以后的生活,蒋世学已经有了打算。要么去巧家县的儿子家,要么去绵阳女儿家,安享晚年。“孙子在上海读博士,我还想去上海看看。”
溜索退休后,将会如何处置,是否会拆除?蒋世学给出了否定答案。经四川和云南相关专家一致认定,鹦哥溜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应当将其保存下来,并且定期保养检查,在确定其安全性的情况下,可以向前来观光的游客开放。
脱贫之路村里种植上千亩小米蕉带动村民脱贫奔康
这段时间,沿江村村委会主任陈先国正在忙着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相比去年5月记者见到他时,他的信心明显增加了许多。
进入沿江村,首先让人注意到的,可能就是山坡上大片大片的香蕉林。与外地香蕉不同,这里出产的是小米蕉。陈先国带来了一把,让大家品尝。味道甜、糯,口感非常好。
沿江村,地名名副其实,靠江,地形为陡坡,土地并不多,而且土壤中多碎石,全村有贫困户81户409人,占全村人口三分之一。
之所以选择种植小米蕉,是因为这里较为炎热的气候适合小米蕉的生长,同时,小米蕉不需要过多打理,而且种植一年就有收益,是最适合沿江村发展的经济作物。
“我们现在种植了1000亩,一周就要卖1000斤!”陈先国给出了这样一个数据。而在去年5月,村里的种植面积还只有400多亩,原先的荒坡荒地,现在都种上了小米蕉。
陈先国说,沿江村的小米蕉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纯绿色,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如今,批发价可以卖到2元一斤,在昭通和金阳县市场,一上货就被抢购一空。“前段时间有家批发商找我们订购,我们暂时没敢答应,怕产量供应不上。”
陈先国计划,今年村里再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利用闲置的土地和乱石堆,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这样一来,村民脱贫就有了很大的希望。
如今,大桥即将通车,村里的小米蕉也将有更为广阔的销路,可以卖到四川,也可以销到对岸云南。今后,宜攀高速公路还将经过沿江村,并在附近设置有进出口,这里的小米蕉还会卖得更远。
陈先国还尝试在香蕉林中套种芒果,目前已经种植了100多亩。沿江村出产的芒果口感很好,并不比攀枝花的差。目前,他正在向县上争取水渠项目资金,“如果将水源问题解决,沿江村脱贫速度将更快。”
新闻推荐
鹦哥溜索。图据央视77个溜索改桥项目即将全面完工□本报记者张立峰在凉山州布拖县龙潭镇沿江村,有一个距江面270米高,被称...
布拖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布拖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