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乐山 今日犍为 今日井研 今日夹江 今日沐川 今日峨边 今日马边 今日峨眉山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今日乐山 > 正文

一周艺术人物|透纳奖与清翫雅集创始人 走了的耄耋老人

来源:澎湃新闻 2021-03-08 08:41   https://www.yybnet.net/

近日,英国艺术史家、原泰特美术馆馆长艾伦·鲍内斯辞世,享年93岁,他是英国“透纳奖”的创始人之一。另一位耄耋老人,中国台北收藏家蔡一鸣也走完了95岁的一生,他是知名收藏社团“清翫雅集”的创始会长。

在纽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举办个展,用“眼睛的慰藉”反思“真实”,消弭“界限”;在上海,埃里克·裴欧在影像的“隔墙”中想象人的痕迹。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英国 | 艺术史家艾伦·鲍内斯

93岁辞世,参与创办了“透纳奖”艾伦·鲍内斯 ?图源:TATE LIVERPOOL

艾伦·鲍内斯 图源:TATE LIVERPOOL

艾伦·鲍内斯(Alan Bowness)是西方艺术界享誉盛名且对当代艺术界极富影响力的人物,不仅是原泰特美术馆(Tate Gallery)的馆长,更是国际上第一位真正受过系统性训练的艺术史学家。近日,他在家中去世,享年93岁。

艾伦·鲍内斯1928年出生于伦敦芬奇利。1950年,他进入剑桥的唐宁学院学习现代语言学,期间,认识了在考特奥尔德艺术学院的艺术史学家安东尼·布朗特(Anthony Blunt),并在他的带领下研究法国绘画。1953年,他研究生考进了伦敦大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专门研究19世纪的法国艺术。四年之后的1957年,艾伦·鲍内斯又以现代艺术史专业教师的身份受聘于考陶尔德艺术学院,自此开启了他长达23年的现代艺术教育生涯。教育之外,艾伦·鲍内斯更致力于对现代与当代艺术的批判性研究,他的文章批判风格明显且极具系统严谨性,但对于艺术创作的风格与先锋思想的接纳却极其包容。

1980年,艾伦·鲍内斯接任了泰特美术馆馆长一职,在职期间,他组织创建了“北方泰特美术馆”也就是今天的泰特利物浦美术馆,还创办了如今英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奖项之一“透纳奖”。

1988年,从泰特美术馆卸任之后,艾伦·鲍内斯获封爵士,并成为了亨利·摩尔基金会的董事,帮助该基金会在约克郡利兹成立了亨利·摩尔研究所。这座研究所,后来成为了今天世界公认权威的“英国利兹雕塑研究中心”。(整理/宗和)

中国台北 | 收藏家蔡一鸣

95岁辞世,创办清翫雅集蔡一鸣

蔡一鸣

据悉,中国台北知名收藏社团“清翫雅集”创始会长蔡一鸣于2021年2月26日晚间辞世,享年95岁。

蔡一鸣,1928年11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湖州,曾任中华文物学会第二任理事长,以“乐山堂”为堂号。1992年,蔡一鸣携手“寒舍”负责人蔡辰洋创立清翫雅集,对台湾收藏界和蔡一鸣自身来说,这都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谈及清翫雅集名字的由来,蔡一鸣曾说,“清翫雅集”是他和朋友坐在飞机上聊起来的想法:“当时香港有敏求及求知两个收藏家的集团,我们也来办一个。之所以取名“清翫雅集”,典故来自有史以来,直到明朝中叶嘉靖年间,才首次出版取名“清翫”的瓷器、铜器、字画三本小书;而“翫”是古时的字,后来简写成了玩具的玩。”

比起社团建立和这些年收藏整理的珍贵古董、书画,清翫雅集更重要的贡献是他和蔡辰洋给清翫雅集定下的规矩。创会之初,蔡一鸣就与蔡辰洋相商,清翫这个团体不能有商业性质,是封闭式的收藏交流团体,不公开招募会员,实行邀请制,更规定需要全体会员同意才准许新成员加入。

蔡一鸣曾旗帜鲜明地表示:“我最反对以投资为目的收藏。买收藏品时,我从来没想过要作为投资。”他幼年时所见的上海收藏家,也都几乎是只收不卖。

1995年,恰逢故宫博物院成立70周年,仅仅成立三年的社团,即应邀赴京展出了“清翫雅集文物精品展”。蔡一鸣出版有《乐山堂藏瓷》和《乐山堂藏中国书画》,收录所藏精品。(整理/宗和)

纽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用“眼睛的慰藉”反思“真实”,消弭“界限”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近日,以雕塑和大型装置艺术闻名的丹麦裔冰岛籍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在纽约Tanya Bonakdar画廊举办个展“你眼睛的慰藉”(Your ocular relief)。展览中的同名作品向观众呈现了一出富有形状与色彩的光影秀。不断变化的序列在大型的曲面屏幕上蔓延和消失,在那之后,观众可以一窥实现了这些效果的设备。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个展“你眼睛的慰藉”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个展“你眼睛的慰藉”

“我不反对数字的东西。但是我想要维持一种真实感,因为数码增加了一层值得商榷的“真实”,” 埃利亚松说道。多年来,埃利亚松一直在探索能够使我们对于周遭环境和彼此拥有更加敏锐的认知的身体经验。他会说“用你的身体”去思考,或是“消除大脑与身体、身体与空间、空间与时间”的界限。他在作品中大量运用自然现象,尤其是光,来制作沉浸式的艺术装置与雕塑。

埃利亚松致力于打破不同观点和领域的界限,他与嘻哈歌手、哲学家、建筑师、经济学家、人类学家等合作,审视学科之间更为深刻的内在关系。在接受artnet采访时,他谈到了对于“界限”和“争论”的思考:“如果你从整体上观察社会,你会发现两极分化的感觉愈演愈烈。人们不同意彼此的观点。除了将争论变成谩骂,他们没有其他方式来解决争端。我们没办法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去聆听他人的意见,承认这与己不同。我认为文化应该去创造这样的(积极)空间。”(文/钱雪儿)

上海|艺术家埃里克·裴欧

以“隔墙”想象人的痕迹埃里克·裴欧

埃里克·裴欧

近日,法国艺术家埃里克·裴欧 (Eric Pillot) 在杜梦堂(上海)举办个展“隔墙”,呈现以摄影为媒介创作的14件新作。艺术家以“隔墙”唤起观众的想象力,用融合建筑、图像和诗学,以及游离于绘画边缘的摄影手法,进一步探索人与风景和空间之间的关联。

在这个新的摄影系列中,裴欧把视线转向伫立的墙垣——它们极少受到关注,却总是牵引着人们的步伐,成就眼前的风景。裴欧镜头下的隔墙脱离了自身所在的场景,以独立个体的姿态邀请观众重新审视它们的存在。埃里克·裴欧摄影作品《隔墙》

埃里克·裴欧摄影作品《隔墙》

时间的概念也在埃里克·裴欧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局部剥脱的墙体、褪色的墙面,墙根缝隙中露出的植物,大自然也活跃在这道时间的风景里。同样在时间的作用下,“隔墙”自身的物理属性开始变得具有人文色彩。作品中人的缺席恰巧凸显了残缺的存在,正如这份存在搅动了摄影师的好奇与情感,也吸引着观者。细看之下,有的墙面还夹杂着各种细微的人为痕迹 (涂鸦、划痕等) ,有些已经淡去,有些相互叠加,让人联想到塞·托姆布雷 (Cy Twombly) 那些带着擦除痕迹的铅笔画。

随着疫情的反复,“墙”让人联想到隔离和距离,而裴欧的“隔墙”却描绘了墙的另一种可能。它更像是一扇打开的窗户,让观众能暂时忘却当下,走进属于“隔墙”的故事里。(文/钱雪儿)(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多措并举破“欠薪”一案追回425万元

本报讯(陆小婷)乐山市沙湾区劳动保障部门紧紧围绕保障农民工薪酬权益这一主线,强化监管责任,提升执法效能,多措并举破欠薪...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司法警察赋2021-02-19 01:08
猜你喜欢:
评论:(一周艺术人物|透纳奖与清翫雅集创始人 走了的耄耋老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