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铁成
我不是追星族,对歌星说实话没啥感觉,特别是所从事的职业让我有许多次与歌星“面对面”的机会,采访过很多歌星之后,更不可能像歌迷一样,感觉有什么神秘的光环。但我还是很欣赏一些人,比如已故的张国荣和梅艳芳,比如张学友和刘德华。既欣赏他们在事业上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喜欢他们的歌。
如果说《我爱北京天安门》和《丢手绢》算是对我音乐的一点启蒙的话,那么我真正喜欢上听歌则是从读初中开始的。那时正是国内举办青年歌手大赛的第一个年头,同时也是港台歌星刚刚为大家熟悉的最初阶段。那是个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拎着四个喇叭的录音机的时髦青年招摇过市的年代。一曲现在看来艺术质量和歌曲韵律都不怎么样的《迟到》,不厌其烦地在大街小巷里长久地飘荡着。
读初三的一天,在一位绰号叫“猫王”的同学家,第一次听到谭咏麟的《难舍难分》和张国荣的《共同度过》,当时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在胸中激荡,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太棒了!”
在听腻了“你就是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的季节里,能够突然遭遇谭咏麟和张国荣,怎能不被深深打动呢?可是,当时的电台里还很少有这样好的歌曲播放,什么“音乐流行榜”之类的节目,要么没有,有的也是“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之类腻人的老调。要想继续接近谭咏麟和张国荣,只有一个办法,听磁带。可是,当时录音机对我来说还是奢侈品,所以直到高中毕业前,我才有了一台杂牌子的小收录机。就是这台音质糟糕的收录机,伴随我度过了那么多与歌共眠的美丽夜晚。
1998年,我考进了广元市广播电台,成为了一名音乐节目主持人。事过境迁,铺天盖地的歌曲迎面而来,几乎每个月我们都会发现歌坛上冒出一些新面孔,好听的歌曲如潮水一样不断地涌现出来。戴着耳麦,与听众朋友们一起欣赏“四大天王”,一起感受“格莱美”,一起为迈克尔·杰克逊的摇滚劲歌鼓掌,一起为张学友的深情吟唱而感动,我的嘴里还不停地对着microphone说“接下来铁成会送给你本年度最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动起来……”音乐,是我们不能缺少的生活元素,不敢想象,没有了音乐,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的枯燥乏味。
几年后,我离开了广播电台,来到乐山成为了当时《乐山晚报》的记者。不再做音乐主持人,但是却没有与音乐说“拜拜”,因为音乐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底,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有人说,音乐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似乎音乐特指大剧院里的交响乐。可是,我觉得大众喜欢的,才是更重要的,就像流行歌曲。无论是当年的《难舍难分》,还是我最喜欢唱的《心碎了无痕》,乃至我手机铃声《jar of love》,听过的好歌数不胜数了,很多好歌,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解,它们会在时光的脚步中沉淀,多年之后,当我们再听到它们的时候,会有一种更加强烈的感动。
新闻推荐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