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以前,人们说到听力问题,首先想到的便是老年群体。但现在,随着个人音频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了戴着耳机的世界,高音量的音乐长时间刺激耳朵,听力也就不断受损。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有11亿年轻人面临由不安全的用耳习惯导致的听力损失风险。
如何保护听力,当听力受损时又应该怎么办呢?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走访。
听力一旦受损 难以失而复得
听力损失,通俗点说也就是耳朵听力不好,甚至听不见。
“年龄越大,听力就越有可能老化,这是老年性耳聋。而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人由于社会环境和噪音引起的听觉敏感度下降、听阈升高、听觉功能障碍甚至听力丧失。”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主任王庆介绍,无论时间长短,接触巨大的声响都有可能造成耳朵暂时丧失听力或耳鸣。但这种情况,在脱离噪声环境后一定时间可以恢复。但如果是音量特别大或者经常性接触高频音,则可能造成对耳毛细胞和其他结构的永久损害。
那么,哪些音频会对耳朵的听力造成伤害呢?王庆表示,生活中,耳机声音过大,或者经常出入高频噪音的酒吧、KTV都会对耳朵听力造成一定的伤害。他说,每个人耳毛细胞的数量都是固定的,当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就会导致耳毛细胞发生损害及退行性病变,内耳供血减少,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听力下降,即永久性阈移。
听力下降 需要及时就医
临床上,听力损失虽不可逆,但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正规的治疗,大部分人是有机会通过听力补偿或重建恢复听力,回归正常生活的。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自己听力受损了呢?王庆表示,一般来说,当出现在嘈杂环境中常听不清旁边人说话内容,经常需要别人重复;家中看电视、听音乐时,把音量愈调愈当出现高;打电话时,常听不清楚对方说话;常出现耳鸣,尤其在宁静环境时,那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目前,针对听力损失的人群,戴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是听力补偿和重建的主要方式。
其中,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放大传输的声音。对低中频补偿更好,能区分音调和音乐,听到的声音更自然,价格相对较低,但补偿程度有限,适用于中度及部分重度听力损失;而人工耳蜗相比助听器,节省了传播和翻译的环节,只需要大脑破译。所有频段补偿好,能听到更多声音,语音分辨更容易。但需要通过手术完成植入,价格相对较高,适用于重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甚至是全聋的患者。
“总而言之,不管是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都是有一定适应情况的,要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经济情况以及医生的诊断和建议下合理选择。”王庆说。
保护听力 从“小”做起
治疗是最终的一步,学会保护听力才是健康生活的保障。
随身携带耳塞:在酒吧、摇滚音乐会、闹市音乐广播、轰鸣的车站和其他噪音巨大的场所,使用耳塞来保护听力。如果使用正确,耳塞可将噪音接触将至5-45分贝。
戴耳机时调低音量:不少成年人和青少年都喜欢使用便携的音乐设备,日常建议设定个人音频设备的听力安全等级,即在安静环境中将音量调到不超过最高音量60%的舒适水平,并在佩戴耳机一段时间后,取下耳机让耳朵放松休息一下。
放下医用棉签:耳垢是常见的短期听损的诱因,当你用医用棉签掏耳朵的时候,耳垢有可能被挤入得更深。耳痛、耳堵、甚至耳痒都有可能是耵聍栓塞的前兆。
保持身体正常的血糖量:高血糖患者比正常血糖量的人群患有听力损失的可能性更大。
有听力损失迹象需重视:如果发现需要亲人朋友重复所说的话,开始调高电视音量,打电话有些吃力,需尽快就医检查或按实际情况配戴助听器。
远离压力:情绪和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耳病也同样如此。爱护听力,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因为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以后,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从而导致突发性耳聋。
记者 戴余乐
新闻推荐
本报讯(林辉)16日,乐山市市中区——乐山大佛景区旅游纠纷调解委员会正式成立。据悉,该调解委员会在全区每一个乡镇、街道...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