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洪金(乐山)
逢年过节,亲戚朋友一聚会,酒是少不了的。10多人挤在一张八仙桌边,一人一杯,喝完满上,不停地喊干干干,然后互相说着祝福的话敬来敬去。这样的场面,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然而,10多年前,我的老家不是这么喝酒吃饭的。
我那时在外面当兵,只有春节才能回去一次。我的回家,自然是整个家族的大事,还没到家呢,几乎所有的亲友都等着了。
拉完家常,摆过趣事,隆重的晚宴开始了。按老家规矩,妇女儿童是不能上桌的,他们只能单独坐在一张小桌边。现在想来,一方面是条件简陋,大桌子只能坐大男人,我家只有一张大桌子,人多了也挤不下;另一方面,坐大桌子的大男人们要喝度数很高的白酒,妇女、小孩一般不喝酒,所以,他们不用坐大桌了。
那酒,父亲早就打好了,满满一塑料大壶,足足有10斤重,是从乡酒厂打回来的高粱酒。没有标明度数,酒劲儿大,一喝进去,从嘴里一路烧到胃里,仿佛咽下的不是酒而是火炭,估计有五六十度。没有酒杯,只有一个大海碗,倒满就是一斤多。
一切准备就绪,按辈分,自然是长辈坐到上席,同辈的,年龄大者居上。大家坐好后,主人先说上几句。这个时候,自然是老爹了。他做过村川剧团的演员,演过《十五贯》里的丑角娄阿鼠,口才不错。
老爹说,大娃子千里迢迢从新疆的部队回来过年,不容易。我们今天坐到一起,首先祝大娃子工作顺利,在部队好好干,争取每年都能给家里寄立功喜报。然后,老爹祝在座的所有亲戚朋友身体健康,春节愉快,明年更比今年好!
老爹说完,慢慢拿起筷子。他不说“请”,没人敢动筷子。
老爹说完“请”后,坐上席的长辈率先夹菜。等他放进嘴后,我们才跟上。一般长辈夹哪个盘子的菜,我们只能跟着夹那个盘子的菜。其他菜,你再想吃也不能碰。也就是说,整个宴席都是长辈吃哪儿我们跟哪儿,否则就是不懂规矩,没有礼貌。
吃过第一筷子菜后,放在长辈面前的那碗酒,也由长辈第一口喝。他喝下一口后,会用右手逆时针往下传,第二个人也会喝上一口,然后又往下传。两三分钟会传上一圈,一大碗酒传第一圈下来,差不多就要少一半。
传到不足三分之一时,老爹作为酒司令,随时关注着酒的多少,传到他那儿时,他就把塑料大壶里的酒倒进碗里。然后,又一边喊着“请”,一边聊着天,一边继续喝酒传碗。
如今想来,这种喝法,似乎不卫生,却也很有好处,那就是不用互相敬酒了。
人多话多,尤其是几口烧酒下肚后,故事就讲不完了。好在,大家都很高兴,从晚上六七点吃喝到次日凌晨一两点是常有的事。如果那天是大年三十,就当是守岁了。
喝到后来,酒碗传得越来越快,里面的酒减少得就有些慢,老爹想再添一点都不行。这说明大家开始“踩假水”,不敢再多喝了,只是把嘴巴挨到酒碗上,做做样子,或者抿一点,或者只是打湿一下嘴皮,甚至,可以什么都不做,等那酒碗传到面前时,直接击鼓传花般传给下一位就行了。
这时,意味着酒席进入尾声,大家吃好喝好该休息了。
这一休息,就是10多年。随着父亲过世,母亲进城,老房子早就杂草丛生摇摇欲坠。别说喝转转酒,逢年过节,村里连个人影都不容易看到了。
我经常参加城里的各种聚会,虽然喝过红的白的黄的各种美酒,但再也喝不到老家那独特的、弥漫着浓浓亲情的转转酒了。
又要过年了,无老家可回的我,拿来一个大碗,倒上小半瓶酒,缓缓地端起来,冲着故乡的方向,喊出一声“请”,然后轻轻地喝下一口,再把酒交给女儿。她不喝,只是看着我,尔后又把酒碗传给我,我又喝了一口,所有的乡愁全在这转转酒里了。
新闻推荐
人社部门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每天都会有不少市民想要了解社保、医保、劳动保障等政策。15日,记者从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