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翻阅了很多年前做记录的笔记本,上面收集了许多儿时歌谣,这些歌谣在上个世纪50年代广泛流传于我的故乡五通桥区。看似陌生却又非常熟悉的歌谣,打开了封存在心底的悠长记忆——犹如电影胶片般回退、还原、重现,令人思绪奔涌感慨万千,因此,欣然提笔写下了儿歌赏析的若干文字。
马儿嘟嘟嘟,
骑马上成都。
成都又好耍,
骑上大白马。
白马跑得快,
摔下了李家的姑奶奶!
这是一首非常古老的儿歌。旧时,交通不便,尽管从五通桥到成都,只有区区400多华里依山傍水而修建的小路,但是,翻山越岭,道路崎岖,涉河渡水,行程特别艰难。当然,如果能够策马扬鞭前往成都的话,那将是非常惬意特别轻快的省城之旅了!该首儿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富有韵味的节奏,讲述了一次别具一格的省城畅游,特别是结尾之处那句“摔下了李家的姑奶奶”,堪称神来之笔。李家姑奶奶策马省城的飒爽英姿,非常鲜活灵动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的巾帼骑行图呀,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如此脍炙人口的歌谣,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自然是会广为流传的。
月咡光,亮堂堂,
照着妹妹洗衣裳。
衣裳洗得漂漂亮,
哥哥穿着上学堂……
这是一首乡土气息非常浓厚的“月亮”儿歌:妹妹勤劳,哥哥好学,好一派田园淳朴的祥和景象!
无独有偶,还有一首有关“月亮”的儿歌是这样吟唱的:
腊月三十大月亮,
瞎子看见贼翻墙,
聋子听见米缸响,
跛子跑起来追一趟,
爪手咡(手残障人士)一把抓住他,
嗨嗨嗨,贼娃子清白又高尚!
固然,这是一首流传极广,几乎家喻户晓幽默诙谐的“颠倒歌”。有人批评它拿残障人士“开涮”,是“少儿不宜”的坏儿歌。但是,也有人认为,如果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的话,它又何尝不是一首赞叹残障人士勇于与贼娃子作坚决的斗争,并且热切期盼所有的残障人士都能恢复健康,成为“能看、能听、能追、能抓”体能健全的健康人士,同时,也希望小偷能够改邪归正,重新成为清白高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该歌谣显然具有非常积极的启迪警示意义。
一个小儿郎,每天站桌上。肚里热滚滚,肚皮冰冰凉。一只大耳朵,穿件花衣裳。一只大耳朵,穿件花衣裳!
不言而喻,这既是一则谜语,同时又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歌曲。这是当时的幼儿园普遍传唱的“经典歌曲”。作者以拟人化的笔法,精心描绘了保温瓶的艺术形象,非常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有效地收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时至今日,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我们在幼儿园里歌唱该儿歌时那种淋漓尽致的情景!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当年传唱上述儿歌的我辈,如今早已是年逾六旬或年岁更高的“老小孩儿”了。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但愿儿童歌谣创作者能够继往开来,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适合当今儿童需求的歌谣,充分发挥儿歌寓教于乐的积极作用,促进儿童们身心健康,天天向上……
的确,岁月如歌老天不老,儿歌之树理应常青!
新闻推荐
三江都市报讯(王桢)近日,乐山市外国语小学阶梯教室传来了纯正的英语朗读声,走进一看,原来,是Derek老师又来为学生们上课了。据悉,Derek老师是该校特聘的外籍教师。而外籍教师上课是让学生感受纯...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