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曾子①曰:“士②不可以不弘毅③,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篇第八)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学生,姓曾名参(读shēn),字子舆,小孔子46岁。有浓厚的宗教气质,极力提倡个人修身,弘扬孝道,对孝作了新的解释。提出了“慎终追远”的著名论断。②士:读书人。③弘毅:弘,就是广大,胸襟大,气度大,眼光大。毅,刚毅,坚强,有决断,看得准,拿得稳,对事情的处理有见解。弘毅即志向远大、意志坚毅。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强毅,因为他肩上责任重大,征程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岂不是很重大吗?要为此终生奋斗,生命终结才停止,这岂不是很遥远吗?”
[评析]士为读书人,士为有志之士。读书的目的是要提高自己的德行和才智。曾子把仁的实践与实现的希望寄托在士身上,认为士的神圣职责和终身奋斗的目标是实现仁(即爱人,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爱天下),并认为士应该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强的毅力,具有“弘”和“毅”这两个条件。在曾子的目光中,士是智者,更是智且仁者。因此,士明确认识和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仁为己任,既弘且毅,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这是儒家对君子的一个基本要求。乐山一家学院,就是以“弘毅自强,笃学践行”为校训的。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原文]子曰:“士而怀居①,不足以为士矣。”(宪问篇第十四)
[注释]①怀居:怀,思念、留念。居,家居。怀居指留念家庭的安逸生活。
[译文]孔子说:“士如果留念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足以成为一个士了。”
[评析]士德才兼备,立志高远,以天下为已任,不以享受现存安逸的家庭生活为人生目标。这里,孔子强调了士的道德责任和政治使命。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原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①,耻躬②之不逮③也。”(里仁篇第四)
[注释]①出:说出口。②躬:亲身,自己。③逮(音dài):及,达到,赶上。“不逮”是赶不上、做不到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说出却做不到为可耻。”
[评析]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应是人们立身于世的道德信条。孔子一贯主张谨言慎行,不轻易允诺,说了如果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你的威信也就降低了。所以孔子说,古人就不轻易说话,更不说随心所欲的话,因为他们以不能兑现允诺而感到可耻。因此,先说不如先做,说到不如做到,出言谨慎,不说自己做不到的大话、空话,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一思想至今仍然可取。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原文]子贡问君子①。子曰:“先行②其言而后从之。”(为政篇第二)
[注释]①君子:品德高尚的人。②行:实行。
[译文]子贡问孔子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先行动起来,有些话等做了以后再说。”
[评析]本章有几种译法:一是“先实行先王的训导,然后再说”;二是“在说之前,先去实行,然后再按所做的去说”;三是“把实际的行动摆在言论的前面,不要光吹牛不做”,“先做用不着你说,做完了,大家都会跟从你,顺从你”;四是“先行动起来,有些话等做了以后再说”。我赞同最后一种译法。本章是孔子对其弟子子贡的诚恳批评。知行关系是儒学的一个重大论题。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在行动与言说之间,孔子重行轻言,重视道德实践。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只有先做后说,才能总结经验教训,说得具体正确,才能做出榜样,取信于人。只有先做成功了再说,别人也才会顺从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成为君子,必须脚踏实地,从实际行动开始。
新闻推荐
林永炼/文羽天/图认识老钱是几年前的事。那时,我刚下岗找不到工作,没有什么事可做,朋友就把我带到老钱面前,让他教我炒股票。老钱对我说,炒股票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没有同事间的勾心斗角,不...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