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红
“山顶一只船,云中一把梭”,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犍为县罗城古镇,比用“东方的诺亚方舟”,恰当得多,古镇的地势、形状和诗意,尽在其中,后者则把其古意全去。古镇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清乾隆三年正式建镇。三百年来,罗城古风犹存,在中国众多的古镇之中,独树一帜。
之于罗城,我并非游客。1989年,我大学毕业,即分配于罗城中学任教,直到1998年离开。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与罗城相伴,亦是人生幸事。罗城中学位于古镇边上的营盘山上。清咸丰九年,李永和、蓝朝鼎于云南昭通起事,聚众三十多万,进军四川,建政罗城铁山。咸丰十年,李蓝大军在营盘山安营扎寨,在附近与从乐山而来的清军进行了有名的“罗城之战”,大败清军。一百多年前,营盘山可是杀声震天,血流成河的战场,谁想到,今天却是书声琅琅的校园。罗城中学始建于1944年,七十多年来,学校是桃李满天下。我在罗城中学仅工作了九年,现在一回到罗城,叫老师的学生、家长众多。在船形街,有一个过去的学生开了一家豆腐脑店,生意极好,每次去罗城经过她店子,总要进去吃上一碗,麻麻辣辣,滚烫可口。
船形街的正式名字叫凉厅子,全长两百多米,呈船形,是现在古镇的核心景区。我1989年到罗城的时候,赶场就是在这里,供销社、铁山春饭店、众多的茶馆和各式各样的摊子,在逢双赶场的时候,生意极好。得空时,我喜欢在凉厅子闲逛。两边宽阔的街檐,穿逗木结构,青瓦为顶,玻璃亮瓦透光,风雨无妨,烈日无妨。街道正中的戏楼,飞檐翘角,铜铃声声,时有川剧玩友演出,高腔凌云。戏楼有对联一副:“昆高胡弹灯曲绕黄梁,生旦净末丑功出梨园”,台上正中有一匾“神听和平”。后有石牌坊,上书对联两副:“罗众志以成城倚铁峰枕峨秀跨八百里巫云长驱五海,灵古今而作官纳优孟集高腔通四千年韶乐胞与万方”“入怀有铁岭松风何须南海,到处是阳春白雪显属灵官”。街上的老人会跟我们讲罗城的故事、灵官庙的传说、罗城打更匠、李短哒儿起义。这些,都是罗城丰富的文化底蕴所在。
当年,学校同事家属在罗城街上开了一家馆子,语文组的王联生老师要为他们写一张书法作品作为装饰,要我想想内容。记得为此写了篇《罗城赋》,大约两百来字,把罗城的历史、民俗、文化写了个大概,可惜原文今天找不到了。文中提到了古镇的九宫十八庙,还有那个很好吃的熨斗粑和羊肉汤。灵官庙现在保存基本完好,川主庙遗址尚存,精美的石雕构件,让人赞叹不已。南华宫尚存一对两米多高的石狮,仍威风凛凛,傲视众生。现在,石狮前面,当地新建了一个高大的牌坊,上书“南华宫”三个大字。石狮牌坊,重现了当年南华宫雄伟的气势。牌坊前临1972年修建的铁山湖(新店水库),沿20多米高的石阶而下,就是水波荡漾的湖面,湖岸是几公里长的亲水步道。记忆中,熨斗粑是用发酵后的米浆拌入白糖等,装入小巧的圆柱形铁盒内,炉火烧烤而成,表面金黄,里面洁白,形如古时熨斗,食之细软,香甜可口。这种小食现在好像没有了。羊肉汤现在仍然是罗城最火的美食,生意爆好,据说上了好多次中央电视台。
“罗城旱码头,滴水贵如油。”这是罗城由来已久的民谣,我在罗城的几年,有过深刻的体验。1993年至1994年,罗城大旱,学校的水塘干了,新店水库由于污染,也难以饮用。我们只好到几里外的七星村水井挑水吃。现在罗城开发搞旅游,新店水库污染治理颇有成效,吃水问题解决了,旱码头也变成了水码头。有水的古镇,感觉更像古镇了。今年早些时候,县上投资,围着湖面,逐步进行了打造,步道、水车、铜像、亭台、水草、鲜花,仿佛是古镇的后花园。连着游客中心,还依山新修了一个船形建筑。“山顶一只船”终于有了一个兄弟,成为游客新的一个网红打卡点。
不在罗城工作二十多年。二十年,于罗城三百多年的历史,可谓之短,二十年,会有多少故事?三百多年,会有多少传说?其实我不曾真正离开罗城,公干私事,我都常往罗城跑,我还是喜欢在凉厅子闲逛,喜欢在戏楼前看演出,喜欢在街沿上,坐着发黄的竹椅子,泡一杯盖碗茶,看居民打贰柒拾,看游客拍照。恍惚中,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新闻推荐
犍为新好农牧有限公司拟建设的“犍为新好农牧有限公司龙华育肥场项目”现面向全体公众征求意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
犍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犍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