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俊芝中师毕业照(前排右三为叶俊芝)。受访者供图
叶俊芝在课间和孩子们谈心。
“你看,这是我的‘中师\’毕业照,如今已有31年了,可以说是我开始从教的见证了。”在德阳市庐山路小学叶俊芝老师的办公室内,叶老师看着一张旧照片回忆道。叶俊芝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中小学语文特级教师,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人才引进战略下,来到德阳市庐山路小学任教,刚刚被评为2018年德阳市领军人才。
村小任教坚定做教师的信念
回想从教32年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一段经历,叶老师深思片刻,说道:“在村小任一名乡村教师,这是我走上教育之路的开端。也是在村小的短短两年时间,使我更加坚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1987年7月,19岁的叶俊芝从犍为中等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了乐山市沐川县海云乡青山村村小的一名乡村教师,她教小学四年级的语文和全校的音乐。“我成为老师的前一年,我国《义务教育法》才正式颁布实施。可能是义务教育还没有完全普及,因此班里有几个超龄学生,有一两个学生只比我小4岁。”说到自己的第一届学生,叶老师印象最深的就是“超龄”。
虽然超龄,但大家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深深地打动了叶俊芝。青山村是一个离县城非常偏远的小山村,四面都是高山,有些孩子为了早上八点半准时到校上课,凌晨五点半就要从家里出发,需要翻过两三个山头。正是这样一群淳朴的孩子,更加坚定了她做人民教师的初心。
在青山村的两年,是异常艰苦的两年。教学楼是一栋全木质结构的二层小楼,操场是一块不平整的泥巴地,教室里的课桌一摇三晃,连口粮都需要自己耕种,没有蔬菜,老师们在学校外找片空地,每天放学后再去耕种茄子、南瓜、辣椒等,工资每个月只有微薄的56.5元。即便如此,叶俊芝仍然全身心地扑在学生身上,“没有教学设备,我就自己存钱给孩子买。”山里的孩子普遍普通话不标准,叶老师存了大半年的工资,去到城里花300余元给学校添置了一台双卡录音机,为的就是让孩子们听听朗读磁带……
现在回忆起31年前的村小,叶俊芝满是幸福:那是个春季漫山遍野开满野菊花的美丽乡村,虽然物质条件差了点,但每每回忆起来,都伴着野菊花的微香。
两年后(1989年),由于在村小的工作出色,叶俊芝被调到海云乡中心校任教。九年后(1998年),她又以优异的成绩到黄丹镇中心校任教七年。2005年,叶俊芝以优异的成绩公招进入沐川镇实验小学,并于第二年被评为四川省中小学特级教师。从乡村到县城,从普通的乡村教师到特级教师,叶俊芝完成了完美蜕变。
从教三十余载见证教育理念变革
叶老师开始从教之时,正好迎来我国教育改革实验的第二个大繁荣时期,教育实验理论层出不穷,这是恢复高考后,基础教育的全新起航。从教32年,叶俊芝清楚地记得,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巨大的。
“最开始就是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到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注重学生的反应了,但那时更多地是在表面做文章,课堂看着很热闹,但学生真正的需求却没有被老师所重视。”叶俊芝说。
叶俊芝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她慢慢地不再是那种“我教你听,我说你记”的刻板老师了,而开始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
“在青山村的两年,我发现,家庭差异对孩子
的影响太大了。比如说,乡下孩子大多父母文化较低,这样的父母对孩子学习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叶老师总结了一条教育理念,“先教家长,再教孩子。”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学,好的教育并不能只看学习成绩,而是对学生人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塑造。
叶俊芝认为,对学生的塑造首先要建立好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因此,她的教学不花哨、不说教——发现学生个体的差异,师生共同成长。“我所理解的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互相馈赠,作为教师应更多地为孩子的将来考虑。”
采访结束前,叶俊芝对记者说,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的一句话使她感同身受:你必须无私的付出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这个变革的时代促使我一直在变化、在成长,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
文/图本报记者徐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雷倢)9月6日上午,乐山市犍为罗城古镇热闹非凡,第五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犍为分会场暨四川·犍为第四届茉...
犍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犍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