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乐山 今日犍为 今日井研 今日夹江 今日沐川 今日峨边 今日马边 今日峨眉山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今日夹江 > 正文

杨怡 八小时之外的“色彩生活”

来源:乐山日报 2020-06-14 06:24   https://www.yybnet.net/

杨怡近影杨怡作品■记者杨心梅

“工作了8个小时,还要分一部分时间画画,不会觉得是种折腾吗?”

“不,我很感谢绘画丰富了我的人生。”

艺术内外色彩斑斓

近日,记者应邀走进画者杨怡的家兼工作室,对眼前所见有些惊讶。因为这个藏在小区里的房子,被杨怡设计得不像家,也不像工作室,反而像展览馆——从进门处到客厅,没有过多的家具,一眼望去全是杨怡的绘画作品,绿意盎然的植物、热情洋溢的舞者、纯洁可爱的藏族儿童……一幅幅用墨精细、装裱精致的作品或倚在墙边,或垂挂在屋内,一瞬间抓住人的目光和思绪。

杨怡告诉记者,这套房子由她一手设计,除了一个自己休息的房间外,其余空间全部都用来进行绘画或作品展示,“看着作品填满了房间,就感觉像是填满了自己的心。”

而更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看起来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绘画之中的杨怡,其实并不是一位全职画家,绘画是她在8小时之外的生活。8小时之内,她兢兢业业工作,严谨、客观、理智处理每一件事务;8小时之外,她却又天马行空,围上围裙、拿起画笔,在创意世界挥毫泼墨。她告诉记者,“因为是在工作之余进行创作,有时候就得熬夜,甚至整个周末不离开画室,这让很多亲友不理解我的生活方式,觉得我很辛苦。但我觉得没关系,只要我的生活是充实的、充满色彩的,我就觉得很幸福。”

少时学画入门入心

杨怡出生在“中国书画纸之乡”夹江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她还在牙牙学语时,家人便发现她喜欢胡乱涂鸦,不过三四岁就能趴着画画一整天,并不像普通孩子那样贪玩好动。“我记得小学连上课的时候也会在课本上涂涂抹抹,那时候就觉得画画是世界上最好玩儿的事。”

再大一些时,杨怡从一个用粉笔、铅笔临摹连环画中宫女的小女孩,成长为正式学习国画、工笔、写意的“小画家”。在她的笔下,花鸟虫鱼、人物风景,无不涉猎。杨怡告诉记者,因为有父母的支持,她的艺术之路开启得很早,也走得很顺利。

高中毕业,杨怡不负众望,考进专业艺术院校,走进艺术殿堂,真正遨游美术海洋,并完成了从中国画创作到油画创作的学习转变。以油画见长,兼具水彩画创作的杨怡,从当代艺术家群体中不断攫取养分、学习成长,作品得到业内人士“人物神性兼具,色彩细腻厚重,真实感触手可及;风景大气磅礴,意境深远”的评价,常常有私人定制她的油画作品,作为家中收藏或者礼品馈赠。

“我高兴的时候、难过的时候、有情绪需要表达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地拿起画笔,在色彩之中表现自己的情绪。”描述起绘画在心中的位置,杨怡觉得其已然成为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再拾画笔厚积薄发

2003年,从乐山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的杨怡步入职场。因为没有下定决心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她一开始选择了一份和艺术无关的工作,后来的工作更换也没有机会和艺术挂钩。“刚刚开始工作时手忙脚乱,我就把画笔搁置了。”让杨怡没想到的是,这一中断便是整整十年。

然而,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不甘地呐喊,一天比一天响亮,杨怡决心再次捡起画笔。素描、水彩、油画……杨怡欣喜地发现,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的敬畏、对艺术的领悟,似乎已经是她生命自然而然的存在,十年的光阴没有磨损她的创作热情,人生历练反而加深了她对绘画更深的感受。“我常常一摸画笔就浑然忘我,不经意间就到了第二天凌晨。后来为了不打扰父母休息,方便创作,我单独设计了自己的小家兼工作室。”

为了弥补搁置的那“十年”,杨怡恨不得把时间掰成好几瓣来用。一方面,她主动出击,在乐山、成都等地拜访成名艺术家,通过拜师学艺,完善自己的画技画艺;一方面广泛接受绘画、书法、曲艺等文化的熏陶,在融会贯通中充实艺术修养。“这些年,我的足迹不仅遍布北京、上海、香港、厦门、苏州等城市,还远至俄罗斯、日本等国,无论是博物馆、艺术馆、展览会场,我都有所涉足。”随着视野不断拓宽、见识不断累积,头脑风暴不断碰撞,杨怡逐渐产生了更多的深刻思考,绘画思维持续更新,风格转变不断进行,更多体现出自由元素。

如今,每天结束工作后,杨怡鲜少花费时间在其他事情上,总是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室,或一边绘画一边构思画面内容的构成和色彩,或广泛阅读,增加对艺术的见解,进一步探索绘画的风格,“我曾经擅长的写实艺术讲究的是深厚的绘画功底,但现在随着学习的加深,我觉得立足于这个时代,艺术有了更多丰富的表达形式,任何艺术形式都是服务于思想的表达。优秀的作品需要融合艺术家所处时代的精神、人生历练、文化素养、性格特质和对绘画技巧的累积。”

当然,即便是全职画家,前进的道路也不会花团锦簇、一帆风顺,对杨怡而言,阻挠重重更是常态。“我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生活中外界的质疑,更多的是自己对自己的拷问,但我很庆幸,因为坚定了绘画的心,我相信自己可以。”杨怡告诉记者,在艺术遇见瓶颈的苦恼时刻,她选择的并不是在心里进行思维的激烈碰撞,而是让大脑停下来暂时放空,走出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获取灵感,换一种思维方式。

艺术之路艰辛而漫长,杨怡知道自己必须要耐得住寂寞、承受得了各种挫折,在一次次的涅槃痛苦中重生、成长。“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在我看来,人生就是不断遇见问题,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未来,不管是人生之路还是艺术之路,我都绝不会设限,期待前方更多的未知和精彩。”(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传承古法造纸 夹江举行蔡伦先师祭祀活动

演示竹纸制作技艺本报讯(记者张波文/图)作为千年纸乡,夹江一直广泛流行着祭拜造纸业祖师蔡伦的风俗。昨(9)日,“蔡伦先师祭...

夹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夹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消防紧急营救2020-05-29 08:22
评论:(杨怡 八小时之外的“色彩生活”)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