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竞
从青通河流入铜陵的鹊江(大通与和悦洲之间的夹江),顺江下行3华里,有一个用麻石条和青石板砌出来的码头,有上百级石阶,二丈余宽,这便是我故乡的鹊江码头,家乡重要的交通枢纽。
“隔水千里”,此话不假。当初,大通与和悦洲、铁板洲、河南嘴一江之隔,看得见,喊得应,就是到不了,急了也白急。据说明朝迁移一批湖北划子(民间称湖北邦子,搞小木船的)来鹊江,鹊江终于有了运输船和渡船,也有了正儿八经的码头,于吱吱呀呀的桨声中,编织着鹊江流淌的历史,缝合着两岸人家的日子。“有人要过江啦——”清晨,码头还没醒,水雾江天,农家汉子那一声粗犷豪放的吆喝,唤醒了码头,也唤醒了酣睡的鱼、交颈的鹭鸶和伸懒腰的柳……“嗬——就来了——”船夫懒洋洋地钻出船舱,大声应答。鹊江、码头都醒了。
人声嘈杂,鸡叫猪欢,脚步急速,渡船像集市一样热闹繁忙。挑箩的、提篮的、上学的、打工的、做生意的,还有走亲戚的,九工十八匠,不论男女老少,不论人与牲畜,均挤到一条船上。女人的香味,男人的烟味,鱼虾、河豚的腥味,混合在一起。渡船靠岸后,搭上一块长跳板,乡亲们排着队,依次上岸,空着手的,挑箩筐的,抱着孩子的母亲,牵着小人的大人,搀着老人的青年人,还有照顾孕妇的……一路说笑,亲如一家。
我家住在鹊江边,小时常徜徉于鹊江码头,挑水、钓虾、洗澡、游泳……特别是夏天,夕阳衔着江心洲,鹊江像撒满了一江黄灿灿的金子,曼妙灵动,摇曳着生命的意象。长大后,回故乡看到鹊江码头聚集的船越来越多,有鸣着汽笛装着乘客来去渡的绿色大汽船,有“突突突”装满货物通江达海的大拖船,还有芜湖至安庆往返在大通港过夜的小客轮,更多的是以捕鱼为业靠人工划桨的小渔船。每晚,大大小小上百只船停泊在鹊江码头周围,江水倒映着船上摇曳的灯光,流水溢彩,令人心醉神迷。
鹊江作为交通要道的年代,故乡码头更加热闹。大通和和悦洲似乎已经摆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图景,走向昼夜不息的繁盛,成为安徽四大城市(安庆、芜湖、大通、蚌埠)老三,在长江全线被誉为“小上海”。
1958年,大通港迁移到横港,组建长航铜陵港务局,随着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2005年后,码头变得格外冷清了。随后鹊江码头消失了。但欣喜的是,2010年后,郊区政府修复大通古镇,如今的鹊江码头变成古镇水上旅游景点的明珠。
故乡的鹊江码头是我人生的起点。她宽容厚道,不论你贫富贵贱,不论你停泊多久,她不会将你冷落抛弃;她豁达博大,无论你飞得多高,无论你走得多远,她是你的脐带和根系,时刻牵扯着你的神经……我的血液里早已融入家乡元素,我的骨骼里早已注入家乡钙质,我的灵魂早已萦绕在故乡的鹊江码头。
伴随着共和国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退出历史舞台的鹊江码头,已幻化成大通人民崇尚实干的一种符号、一种追求、一种向往、一种精致大气之神韵,让更多心灵保持着美好憧憬。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径)21日下午,伴随着热闹的开场舞蹈《墨舞》,第四届茶博会夹江主题宣传活动拉开帷幕。活动现场,《银玲声声》...
夹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夹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