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者考察小道士观观音菩萨造像资料图片宋代嘉州石刻雕塑艺术主要见于墓葬出土文物和佛教摩崖造像中。载于文献的,有人物画像石。陆游《跋二贤像》道:“孟贞曜(即大诗人孟郊)、欧阳率更(即书法家欧阳询)二像,皆唐人笔墨。乾道九年九月既望,刻石置汉嘉月榭上。”嘉庆《乐山县志》亦载:“月榭,城内。宋乾道中,陆游监郡时(重)建,并刻唐人所画孟贞曜、欧阳率更二像于石。”这显然是石刻名人像了。
墓葬出土文物有夹江县甘江镇石室墓石刻,为高浮雕,有“鹿”“羊”等吉祥动物画像;有犍为舞云乡石室墓石刻人物画,为高浮雕和浅浮雕,有“武士”“文吏”“侍女”“花草”等画像;有沙湾区茶土寺“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墓石刻,为浅浮雕,有“花草”“插花花瓶”等画像。
佛教摩崖造像有五通桥区桥沟镇南岷江西岸小道士观渡口处的“小道士观摩崖造像”。该处造像在1914年已被法国人色伽兰所发现,称之为“麻王洞”。色伽兰记录其中观音像道:“盛像极美。像体柔和,雕工精细,趺坐江边,俯视江面。两臂(已缺)之按合点亦甚订合。面貌已毁,然尚留有二美髻也。”笔者以其艺术风格与大足、安岳宋代观音造像比较,认为这尊观音造像应为宋代造像。
观音像结散跏趺坐,座为长方形。头及双手已毁。观音细腰隆胸,体右倾。上身肌肤裸露,颈饰缨珞,帔帛交掩于胸腹后又绕下体并垂至台座前方。两侧帔帛飞扬,下体著裙,左脚置地,右脚置于左脚大腿上。姿态最为生动。背光为大圆形,无边饰,左部刻新竹初笋四支。后壁上沿饰菡萏、莲叶、莲蓬等共10支。观音像实为小道士观摩崖造像中最精美造像,也是嘉州屈指可数的佛教造像艺术精品。
陶塑作品方面,乐山市中区、夹江宋墓均有陶人物俑出土。其中夹江宋墓出土的镇墓武士俑和文士俑最为精美。镇墓武士俑为泥质黑陶,高达98厘米,头戴兜鍪,兜鍪顶有焰状缨,横眉圆目,高鼻厚唇,身着紧衣袖外套,鱼鳞片甲抱肚束带,双手持兵器于腹前,足登靴,威风凛凛。文士俑也为泥质黑陶,高31厘米,作文官形像,头戴帽,双手抱于胸前,表情生动。
铜塑作品则以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铜像为代表,普贤菩萨形象逼真,体态匀称丰润,慈祥端庄,衣纹流畅,富于质感。其精湛的技艺,实为国内罕见,早已列入“国宝”级文物。
宋代嘉州在文化的发展繁荣程度上处于四川的前列。从四川两宋科举及第人数统计结果看,成都府路16州,共1771人:其中,成都府第一,689人;眉州第二,599人;仙井监(即陵州,今仁寿、井研)第三,209人;嘉定府第四,75人。嘉州虽然名列第四,但与相邻的眉州、陵州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故任熙明在《教授题名记》中说:“蜀为西南巨屏,由汉以来,号为多士,莫盛于眉、益二邦,而嘉次之。”宋人晃之西《谢执版启》则评赞道:“风俗甚文,有苏杜石典型之尚在;江山良美,与彭蜀汉境土之相连。”有杜甫、苏东坡、石介之流先后出镜,嘉州算得文化之邦了。
新闻推荐
乐山市首届(2013)“乐山造”品牌商品展销会9月底开展□杨心平图片由乐山市商务局提供金风送爽,三江之滨硕果香醇。在以知识经济为显著特征的今天,品牌以其璀璨的风姿屹立于“微笑曲线”顶端,成为区域...
夹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夹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