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辉卫浴产品——面盆立柱
珠峰陶瓷外墙砖生产线
盛世东方陶瓷新型生产线
金辉卫浴产品出炉
陶瓷产品琳琅满目
首届陶博会成果丰硕
碳纤维地砖备受关注
首届陶博会签约现场
陶博会吸引众多商家
美轮美奂的陶瓷展厅■本报记者 尹瑶 文/图
5月8日,中国陶瓷工匠精神与建筑美学论坛暨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陶瓷产业试点地区中国西部瓷都·四川夹江陶瓷区域品牌推介会在北京召开。夹江县政府及企业共签订近100亿元的项目投资、陶瓷贸易框架协议。
7月初, 夹江县出台《关于进一步拓展市场扩大陶瓷产品销售的政策意见》,县财政每年将安排1000万元工业发展产业基金,提高夹江陶瓷产品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
经过近30年发展,以夹江县为主产区的乐山陶瓷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第四大传统陶瓷产区。“西部瓷都”夹江陶瓷年产能达到8亿平方米,占全省的77%、西部地区的38%、全国的7%。
近年来,国内建筑陶瓷行业产能过剩,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整个建筑陶瓷行业处于优胜劣汰的“洗牌”阶段,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园区引领产业升级
集聚发展
位于吴场镇的夹江高端陶瓷工业园区内,在建项目现场处处是热火朝天场景,陶瓷企业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生产线流转不停,一派繁忙的生产建设景象。
针对陶瓷园区、企业分散的问题,2013年5月,夹江规划建设高端陶瓷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6.5平方公里,主要经营范围为“新材料”,除建筑陶瓷,还着力发展包括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等多元化高端陶瓷产业项目。
作为夹江陶瓷产业提档升级“引擎”,夹江县政府对园区内电、气、水、道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均实施严格把关,坚持以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并对入驻企业提出了多项硬性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120万元/亩,单条建陶生产线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采用国际国内最先进陶瓷生产线,单条生产线年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鼓励发展高端陶瓷企业,鼓励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门窗材料等高端建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除此之外,陶瓷企业在入驻园区之前还须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生产的产品类型、生产标准等,采用的设备、技术也须通过当地发改委、安监局、环保局审核。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端陶瓷工业园区吸引了多个优势陶瓷项目入驻:去年底,索菲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产1152万平方米地砖生产线点燃第一把火,528米窑炉实现全自动化控制;珠峰瓷业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新建的2条窑炉长450米的新型外墙砖生产线及配套设备产出第一批新产品。今年2月,总投资5亿元的金辉洁具公司第一条生产线正式出产品,日产3500—4000件陶瓷卫浴产品,填补夹江陶瓷卫浴产品生产空白。荣典金属制品年产12万吨耐磨钢球和3条钢段生产线、占地420亩的嘉尚陶瓷项目4条高端陶瓷生产线加快建设……
着力打造省级经济开发区、高端陶瓷工业园区两大产业集聚平台,2015年夹江园区新增开发面积510亩,新增企业12家,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13.4%。下一步,园区还将继续通过强力招商,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以建筑陶瓷为主的泛家居产业,推进传统陶瓷向新型陶瓷、艺术陶瓷、功能陶瓷转变。
高端企业的引进,推进优质资源及优势产业集聚,高陶园区正在成为夹江陶瓷产业发展新洼地。在高端陶瓷园区项目的推动下,夹江陶瓷建材市场也随之兴起——夹江瓷都万象城、三江国际陶瓷城等陶瓷商贸平台先后建成,成为展示夹江陶瓷品牌升级、形象升级的重要窗口。
企业主动出击谋市场
产品创新
在5月8日北京举行的夹江陶瓷区域品牌推介会上,来自新万兴瓷业的“碳纤维地暖砖”颇为引人注目。
“碳纤维地暖砖”由新万兴旗下品牌“的卢科技”研发。在瓷砖市场产品单一、产品同质化的大环境下,“的卢科技”打破常规,将瓷砖产品与地暖、碳纤维产品创造性地进行跨界结合。据新万兴总经理刘梁奇介绍,“碳纤维地暖瓷砖集环保节能、安全可靠、健康舒适、功能实用、安装便捷、经久耐用、即开即用、智能温控等八大优势为一体,截至目前该产品已揽获36项国家专利,在业界颇受好评。”
陶瓷行业竞争激烈,主要原因是门槛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导致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想转换发展动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一直以来,夹江县不断加大对陶瓷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紧跟政府陶瓷产业转型发展规划,夹江陶企也积极寻求突破,在创新驱动、产品革新之路上不断探索:
明珠陶瓷企业科研团队一次次攻克难题,累计开发出了3D喷墨仿古砖、320*320原生态石全石美系列专利产品及原生态负离子仿古砖等42个专利产品;
康荣陶瓷则于今年在微晶石产品上取得颠覆性突破,研发出2000克“钻石微晶”,经国家建筑陶瓷卫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定,产品耐磨等级达到莫氏硬度6级;
建辉陶瓷研发的陶瓷薄板采用独创特殊陶瓷生产技术,产品单位面积重量比传统同规格产品降低1倍以上,可节约60%以上原料和50%以上的运输成本,降低综合能耗超过50%;
珠峰瓷业研发的“单通道烧成技术”,解决了陶瓷窑炉不同窑段温度差异造成的色差,正申请国家专利;
索菲亚公司科研人员攻克的金刚石釉面和超晶石釉面混合烧成技术,使一条陶瓷生产线能够同时具备烧制金刚石釉面和超晶石釉面的能力,而过去这需要两条生产线才能完成;
盛世东方陶瓷近几年已累计投资6.5亿元用于高端陶瓷项目,新型生产线采用宽体窑炉、低温快烧工艺,比传统窑炉单位能耗低10%-15%,工业生产废水进行沉淀清洁处理达到零排放;
……
技术创新,企业才有生命力。2015年,夹江县规模陶瓷企业由2010年的77家整合到2015年的44家,实现产值115亿元。近3年来,全县技改新建陶瓷生产线项目36个,总投资60多亿元,淘汰落后生产线28条,新建生产线劳动生产率提高40%,综合生产成本降低20%,综合能耗下降8%。
区域品牌整体打造提升
红坯战略
过去十多年里,夹江以红页岩为原料的产品一直是中低档的代名词。夹江陶瓷生产所需的优质白坯原料都是从广东、湖南等地引进,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而另一方面,夹江及周边拥有极其丰富的生产红坯体砖所需的页岩资源,却没有用武之地。
面对优质白坯原料匮乏、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夹江县在大力支持与鼓励企业进行品牌培育与建设的同时,也积极打造“西部瓷都”区域品牌,积极倡导、鼓励及推动企业使用红坯原料,同景德镇陶瓷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咸阳陶瓷研究院等知名高校、研究所合作,进行红坯生产技术的研发。
2015年,夹江出台《关于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鼓励陶瓷企业原料本土化,对使用本土页岩新建高端红坯陶瓷生产线的企业给予奖励扶持。而在此之前夹江县政府有关“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些文件中,也多次提及“大力发展陶瓷红坯”,对发展红坯的陶瓷企业提供极大的鼓励与支持,包括企业土地价格优惠、财政税收返点、贷款优惠、创新支持、劳动力培训支持等多项优惠扶持政策。
米兰诺陶瓷是夹江率先用页岩资源进行大规模生产的陶瓷企业,目前公司西瓦产量达到了50000平方米/天。去年底,米兰诺公司2条投资4亿元的高档红坯陶瓷生产线开工,这是与西班牙陶瓷研究所合作,大量利用当地页岩资源生产高档红坯陶瓷建设的高档红坯陶瓷生产线。
米兰诺董事长胡正华说:“红坯砖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适用范围很广。米兰诺便是以红坯砖起家,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发红坯砖的高端产品,加快转型升级,迅速占领市场。”
远大瓷业自建厂以来也一直专注于红坯陶瓷砖的研发和生产,是中国西部古建青砖、红坯瓷砖的重要研发基地。公司负责人表示,近些年夹江页岩等红坯原料开采量在逐年加大,使用的企业在增多,夹江全县生产仿古砖、西瓦的近20家企业利用本土红页岩原料比例占20%以上,而远大作为较早使用红坯的企业,每年的销量都在稳步增长。
新引进的金辉洁具也同武汉理工大学合作成立研发中心,主要研究将夹江本土页岩资源开发应用于卫浴陶瓷方面。
“红坯战略”的推进,势必将大幅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使夹江特色红坯陶瓷产品发展迈入一个新阶段。而借助陶瓷交易博览会及“淘瓷网”网上陶博会等营销展示平台,“西部瓷都”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15年7月,夹江县政府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全国第二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工作组织实施单位,“中国西部瓷都·夹江”陶瓷产业集群成为全国37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中唯一的陶瓷产业集群。
目前,夹江陶瓷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30亿元,已拥有3个中国驰名商标、18个四川省著名商标和品牌产品。
今年,夹江提出产能突破10亿平方米的目标。夹江县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通过对产区内陶瓷企业进行整合、着重打造本地品牌,提升区域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未来,打造中高端陶瓷产量占据80%以上,培育10家自主出口经营企业,年销售额突破500亿元的陶瓷产业集群。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乐山讯(李清茂记者林立文/图)“过马路,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谢谢交警叔叔阿姨,我们非常喜欢交通安全书签,一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连日来,乐山夹江交警大队民警走进夹江县各中小学...
夹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夹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