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收油菜省时省力本报讯 (记者 郑旭 文/图)目前,油菜已进入黄熟阶段,今年,夹江的田地里少了农民弯腰收割的身影,一台台收割机成为田间的主角。近日,记者在夹江县漹城镇牌坊社区看到,两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来往穿梭,还有4台在田埂上整装待发。机器开过之处,细碎的油菜秸秆均匀地散落在地里。一会儿工夫,成片的油菜就被收割干净,农民在田边将油菜籽装车运走。
“机收一亩油菜,收费80元,而请人收油菜每亩至少要花200元。”村民陈有洪提起机器收割赞不绝口。
陈有洪是当地种粮大户,今年种植了800亩油菜,到了油菜收割季节,他请来专门的农机收割队。6台油菜收割机大概3到4天时间,就能将800亩地的油菜全部收割完毕。陈有洪告诉记者,机器一天能收40亩,并且机收粉碎出的秸秆均匀细小,不必焚烧或搬运,让其自然腐烂还田,既保护了环境又有利于下一次作物的栽种,“机收真的是一步到位,省心省力省钱”。
“今年我县油菜种植面积大约是10.7万亩,传统的收割方法要经过收割、翻晒捶打、过网筛净等繁琐工序,劳动力成本高、强度大。”夹江县农业局农技站站长胡志春介绍,发展现代农业,机收是必然趋势,今年夹江为了大面积推广机械化收割,农业部门对全县家庭农场主和农机合作社的机手进行了机械化作业培训,并且提前与外地的机械化专业队伍衔接,力保机械化收割顺利进行。
当天,位于夹江县青州乡的海滨农场也正忙着抢收抢种。“我们农场从种到收到烘干、加工、储存,全程都是机械化操作。”海滨农场负责人刘海兵告诉记者,“就连农药都是采用卫星定位操纵的‘无人植保机\’进行喷洒,就拿‘无人植保机\’来说,它的作业效率可达到每小时120亩,是人工作业效率的100倍,而价格仅为人工喷药的三分之二。”
正是基于全程机械化操作,在海滨农场3000多亩田地上,常年用工只有8个人。农场2015年产值达到600万元以上,纯利润80万元,比传统种植节约成本35%,粮食产值提高15%。
在夹江县,农机技术不仅应用于机耕、播种、收获等环节,还广泛应用到肥料施用、节水灌溉、经营加工、运输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农业生产主力军的作用。2015年,该县农机机耕、机收、经营、加工、维修、运输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总收入达到1.58亿元;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同比节本、增收共1816万余元,农机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1.3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付小惠他是一名警察。他的工作中不会出现与犯罪分子英勇搏斗的激烈场景,却依然在侦查破案时屡立战功。他的战场在无形的虚拟世界。他通过收集、分析、研判海量的数据,从信息碎片...
夹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夹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