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非
“刚才上台唱了一段太过瘾了,俺们喜欢戏曲十几年了,难得有登上舞台的机会,这次可过足了戏瘾。”日前,在山东省桓台县起凤镇夏六村文化大院,该县文化出版局开展的“我出彩,我是桓台人”海选在这里举行。小品《为旱厕改造唱赞歌》、诗歌朗诵《怀念雷锋》、少儿舞蹈《大王叫我来巡山》、戏曲《红灯记》选段……一个个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精彩纷呈,赢得观众阵阵掌声。(5月13日《农民日报》)
繁荣乡村文化生活是建设美丽乡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各地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以此丰富广大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桓台县在每年400余场下乡文化演出活动中,每场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三分之一的节目,由群众选择自己喜爱的文艺节目,让群众登台表演当主角,由以往的“你演我看”变为“你我共演”。于是,在“出彩桓台人”活动中,不少村民登上了舞台,庄稼人唱起了主角,一批乡村“文化能人”脱颖而出。这则报道让笔者想起乐山市夹江县甘江镇艾中村村民夏建明,他自筹资金连续4年举办乡村民俗文化活动,充分调动了周边村民的积极性,每次活动大家都踊跃参加,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活动办得一届比一届热闹,成为当地村民一年一度的“文化大餐”。
艺术来源于生活,要想让“文化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首先要激发村民的内在积极性,让庄稼人成为舞台的主角,让他们从最初的等待“接文化”变成自发地“种文化”。其次,要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一般来说,不论是歌曲、舞蹈,还是小品,乡村“文化能人”创作的作品更“接地气”,深受农民朋友喜爱。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既能为新农村建设鼓与呼,又能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第三,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活动的繁荣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各地在建好乡村文化大院的同时,还应注重后期的管理和使用,让文化大院不但建得好,还要用得好,使其真正成为乡村文化活动的“播种站”。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庆红)近日,民革乐山市委夹江县支部成立大会在夹江县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民革夹江县支部第一届委员会。会议强调,民革夹江县支部要抓好学习,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要带好队...
夹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夹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