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出版的 《赫斐秋传》,封面图片为嘉定教文馆。
嘉定教文馆遗址■徐杉
(一)
在中心城区海棠广场,有一幢几乎被人遗忘的破旧小楼,屋顶垮塌,门窗空敞,阒寂无人。但只要留心观察,不难发现与城中仅存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风格迥异,青砖灰瓦,一楼一底,内铺木地板,在西方建筑风格中融入了中国元素。这座小楼曾是闻名遐迩的嘉定教文馆——中国西部最早的西式印刷厂,其创建者正是美国人赫斐秋,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乐山图书馆所在地。
峨眉山之旅结束后,赫斐秋本想留在中国,并到中国腹地四川来工作,可是困扰他的疟疾再次发作,使他未能如愿。两年后他身体逐渐恢复,于是转向加拿大英美会提出申请。他卓越的工作成绩,使他如愿以偿。1891年10月他携妻子与启尔德、何忠义、史蒂文森夫妇等一行8人,作为加拿大的第一批传教士前往中国四川。
赫斐秋一生在中国工作四十多年,那是中国社会最动荡的时期,他能克服无数困难除了坚强的意志外,还得力于妻子的大力支持。四十多年前英俊年少的赫斐秋,从美国安大略湖此岸去加拿大安大略湖彼岸走亲戚,不期与美丽聪慧的艾德琳相遇。艾德琳刚巧也是来此探望表兄妹,这次巧遇似乎是上天赐予的良缘。当几个朝气蓬勃,充满理想的年轻人在一起聊天时,赫斐秋表达了将去中国奉献的愿望,艾德琳立刻表示自己也愿意做同样的事。两颗心一下走得更近了。不久赫斐秋与艾德琳结婚,随后一同前往中国。那一年赫斐秋25岁,艾德琳19岁。他们在海上航行6个多月,绕过非洲,于1866年5月抵达中国福州。在中国华南华东地区,赫斐秋不但学会各地方言,成为一个优秀的语言学家,取得许多令人称道的成绩,还与妻子生育了4个儿子、1个女儿。
在四川,赫斐秋感到很有必要建立一个印刷所,当时四川的活字印刷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有限的雕版印刷费工费时,价格不菲。大部分书刊要从上海运来,但有将近1/3丢失在艰险的途中,购买书籍相当不易。赫斐秋经过反复考量,决定在嘉定(乐山)建一个印刷厂。一是坐拥三江的便利交通;其二相对开放,排外情绪不如其它地方严重;其三也是最要的一点,嘉定造纸业比较发达,辖下夹江县有上千年手工造纸历史,而且距离嘉定城不过30公里。他想如果能采用部分夹江纸,将大大降低印刷成本。
1897年赫斐秋利用回加拿大度假的时间,游说朋友和同事,终于筹集到1500元捐款。他用这笔钱采购了两台印刷机:一台戈登平压机,一台手摇印刷机,又在上海购买了数量有限的汉字字模。为了将这些机器装进平底帆船运入四川,赫斐秋在宜昌颇费了一番周折,最终穿越三峡的急流险滩运到嘉定。
(二)
据资料记载,这两台小型印刷机是中国汉口以西最早使用的印刷机。嘉定教文馆开业那天,乐鼓齐鸣,当地官员和一些乡绅也到场庆贺,不少百姓争先恐后来看热闹。
嘉定教文馆开四川西式印刷技术的先河。但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遇到许多困难。赫斐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用一个工人来开始工作,为5000万人印制我们的所有书籍。而这个工人是一个外国人。我们缓慢地进行着。在印刷第一本小册子的那个日子,我看见他由于喜悦而双眼发光……一年以后,当已经印刷了15万册图书的时候,我增加了两三个工人。第二年,又增加了六七个工人。现在我们雇用了16个年轻人,一年之中印刷了310万页读物。”
数年以后,他在多伦多维多利亚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说道:“……中国人是一个喜爱读书的民族,我认为当他们阅读、收藏和喜爱书籍的时候,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比得上通过印刷品作为媒介来影响他们。”
1900年庚子事变中,赫斐秋等人不得不离开,嘉定教文馆因此一度停业。事变结束后,他因疾病再次复发不能返回中国。后来在他的建议下,1902年春文焕章被派到嘉定重启印刷厂。从此,文家三代与乐山结下不解之缘。文焕章是一位懂印刷业务,精力充沛的管理者,在他的带领下,教文馆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至1903年底,教文馆的铅字库扩大一倍,又添加了几台机器。据统计:从1902年3月至1903年底,教文馆共印书22.6万本,各类小册子和折页总计1083.1万页。此外,还印刷了日历、招贴画、地图等等169450张。
嘉定教文馆开业后,大量采用夹江生产的纸张,只有彩色封面使用外国进口纸张,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夹江造纸业的发展。4年后教文馆增加到40人,成为当时西部很有影响的外资企业之一。
1904年,嘉定教文馆迁至成都,次年更名为“华英书局”,内部分为铸字、中英文排字、石印、装订等科,抗战期间员工达200人。后来发展为成都印刷一厂。
在嘉定教文馆搬迁成都之后,教文馆遗址及周边一直是乐山文化中心之一,抗日战争时期的乐嘉小学、乐嘉中心就设在其中。上世纪30至40年代,乐山先后兴办了《诚报》《乐山公报》《正政新闻社》《立言报》《西南半月文化刊》《正声报》等三十多种报刊,其中半数左右在嘉定教文馆附近。并且,嘉定教文馆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乐山机器造纸业的兴起。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今天是第十六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是“数字创意重塑文化”。在此,谨向全市知识产权工作者及所有从事发明、设计和文艺创作的知识创造者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乐山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社会...
夹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夹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