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的油菜花
美丽的田园风光
红色西山广场
采摘春茶■本报记者 周黎丽 文/图
3月,洁白李花落英缤纷,金黄油菜花尽情绽放。夹江县青州乡魏沟村的油菜花慢慢开始成为村里发展蓝图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正与这里的村民们一起静静等待更多的赏花人。日前,记者前往魏沟村,对该村发展蓝图一探究竟。
红色西山 追忆峥嵘岁月
魏沟村毗邻4A级旅游景区——夹江天福观光茶园,距成乐高速公路夹江出口2.5公里。一条崭新的柏油马路把村里与乡镇连在一起,沿着这条路进入村子,不远处是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红色西山广场,如今它成为魏沟村“地标式建筑”,也是让村民们倍感自豪的地方。
魏沟村的红色西山广场以1934年12月14日发生在当地的西山红军武装起义为背景,通过一面面红色历史墙,将这段历史再现给后人,展现青神西山红军武装的峥嵘岁月,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场所、人民群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
“现在我们还规划了西山红军历史文化长廊、历史浮雕墙、历史展示中心和红色西山门坊等,丰富我们的景点,加大其教育目的,让人们在追忆红军那段峥嵘岁月时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情怀。”青州乡副乡长谢鑫海告诉记者,现在,全村还种有1300亩红花大果油茶,等到花开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红灿灿的,漂亮得很。
然而这抹“红色”,并不是魏沟村唯一的色彩。“采茶体验游、赏花写生游等,也在我们接下来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我们希望一年四季季季都有‘各领风骚\’的旅游亮点,以‘红\’为底色,以‘绿\’为轮廓,以油菜花的‘金色\’勾勒出属于魏沟村独有的乡村颜色。”谢鑫海说。
茶韵西山 孕育乡村美好明天
在谢鑫海和魏沟村党支部书记卢开华的带领下,记者沿着红色西山广场旁边的村道来到山顶的茶叶种植示范园,这些茶园既是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平台,又是发展旅游的规划项目。
正在茶园采茶的村民郑希云告诉记者:“现在平均每亩茶有5000元纯利润,茶叶市场前景不错。”
“今年茶叶的品质、产量都可以,价格也比较好,就是缺少劳务人员,我承包了20多亩地来种茶,基本每亩地都需要一名工人。工人每天的收入是150元,算下来一个月的工资有4500元,现在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站在一旁的种茶大户曹学章接着说道。
据介绍,2013年,青州乡党委政府抓住全县打造“河东片区10公里茶叶长廊”契机,依托省级新农村示范县建设项目,在魏沟村引导群众规划建设标准化茶园。目前,全村已连片种植优质茶叶1500亩,依托林茶结合项目在茶园内套种银杏、桢楠、金桂等优质树种500亩。根据乡党委政府树立产业、村庄、文化融合,互为促进发展的理念,引入采茶体验活动,丰富旅游项目。
卢开华表示,有了这个“绿”还不够,下一步,村里将继续深化产、村、文深度融合发展,将产业融入新村,以新村促进产业发展。深挖文化底蕴,改造红色西山广场布局,丰富文化墙内容,突出红色文化,将新村建设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将魏沟村一、四组与团结村二、三、五组,以及夹江天福观光茶园连通,以红色游、农家游为亮点,形成“采生态茶、赏红文化、吃农家饭”的特色乡村旅游,把魏沟村建设成为兴业、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发展茶产业,点燃红色记忆,除直接增加村民收入外,还美化了环境。为维护景区环境,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注重清洁卫生,村容村貌日益好转,可谓一举多得。” 卢开华说。
秀美魏沟 寻芳踏青生态游
站在该村茶叶种植示范园的山坡顶上,极目四望,远处的山披上了绿色的新装,田野里从东到西望不到尽头的油菜花格外耀眼,一条小河蜿蜒流过,为秀美的田园增添了几分闲情逸致。正在拍照的市民郑小晴表示,现在城里人生活节奏紧张,身心容易疲劳,但又难以抽出太多时间和家人到外地旅游休闲,因此,到周边乡村呼吸新鲜空气成为首选,“更何况,魏沟村是一个刚刚兴起的乡村旅游之地,并且还有红色文化的背景,感觉非常不错。”
田野芬芳,满目金黄,未来,这里将迎来不一样的“寻芳踏青”游。 “魏沟村将利用田园景观、红色西山文化两张牌,与天福茶园联动发展,打造具有魏沟特色的‘游红色西山,采西山鲜茶,品西山香茗\’旅游名片。红色为灵魂、生态为翅膀、文化为支撑、体验为手段,以原生为美,以朴实为美,红花(红色人文)绿叶(绿色生态)相映生辉,和谐统一,互为联动。”卢开华对魏沟村的明天充满期待。
新闻推荐
村民正在进行水稻直播本报讯(郑旭文/图)众所周知,水稻在种植前都会经历育秧、移秧等过程,而水稻直播却“跳”过了这些环节,在田里直接播上谷种,种子在田里生根发芽,直至收割。今年,夹江县积极探索推...
夹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夹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