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夹江县成为首批国家级56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之一。1年多以来,该县组建“夹江县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推广服务中心”,建立“双轮驱动、政企协作”的电商推动大构架,利用电子商务产生的集聚效应,依托乡村“e集市”平台,将“电商空气”蔓延到县、乡、村,大力推动电商进农村,不断掀起电商创业浪潮,改变传统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本报从即日起,推出聚焦夹江电商系列报道,展示夹江电商发展的蓬勃生机。
■本报记者 曾文
早就听闻夹江县中兴镇龚沟村的年轻女孩徐海燕的电商创业故事,近日,记者一行从夹江县城出发,驱车前往龚沟村,了解徐海燕的创业经历。沿途油菜花开得正盛,从乡道到村道,路途蜿蜒,房屋零零碎碎坐落在山间、田野。绕着盘山公路到达山顶时,便到了徐海燕的工作室。
销量火爆 农家产品“飞”
“桌子上那堆是质量不好的鸭蛋,地上的橘子是不新鲜的,这些可不能发出去,影响口碑的。”此时,27岁的徐海燕正娴熟地整理着快递单,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电商业务,“这是最近半个月的快递单,正是柑橘的销售旺季,订单很火爆。”
记者放眼望去,这里电脑、电视机、打印机等电子设备齐全。徐海燕说,县里正在大力推广电商进农村,这些设备全是县里免费提供的。“有了它们,我更加有信心把自己的电商产业做大了。”她告诉记者,现在订单量越来越大,只有动员亲戚朋友一起打包,快递才能按时发出。
采访中,徐海燕的手机不时响起,她说,订单又来了,自己既是卖家,又是客服,一有空就要去山上守着农户摘橘子,每天过得很忙碌,但是每个订单都不能马虎。“这些产品之所以销量好,都是买家一传十,十传百,用口碑累积的,越是卖得好,越要认真对待。”(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微商创业 农户也获利
徐海燕201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康定从事电力行业工作。2015年3月,当她回到家乡准备考驾照时,偶然听说夹江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综合示范县,当地政府正在农村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而且给广大年轻人提供创业平台和各种政策扶持。想到自己在北京曾因买不到土鸡蛋而懊恼的情景,她突然灵机一动:不如开个网店,把家乡纯天然的东西卖到外地去。
最初,徐海燕只是到村里收购土鸡蛋,准备放到淘宝网上卖。然而,淘宝网上激烈的竞争和高昂的推广费却让她倍感压力。一次,她把自己收购鸡蛋的小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突然引起外地朋友的关注和订购。朋友觉得好,又推荐给他们的朋友,品牌就这样传开了。于是,徐海燕渐渐从淘宝转移到微商,接的订单越来越多。
徐海燕一般都以高于市场1至2角一枚的价格收购鸡蛋、鸭蛋,这让村里的农户利润更高,也不愁销路。“我家鸡蛋多,又没时间拿到街上卖,卖给徐海燕价格还高一点,所以很高兴她来收购。”龚沟村村民宋淑珍说。
利好政策 促电商发展
与顾客建立信任后,徐海燕开始扩展业务,去村里收购鸭蛋,再加工成咸鸭蛋卖。去年冬天,她还将自制的香肠腊肉放到微店里卖。“现在家里都还有上万个咸鸭蛋呢,香肠腊肉去年也卖了2000多斤。”徐海燕说,这段时间正是销售柑橘的旺季,有时一天要卖掉2吨货。等销售柑橘的季节过了,她就开始卖枇杷、桃子。
做电商不得不计算快递成本。徐海燕记得,她曾寄过一箱3公斤的鸡蛋到杭州,那次的快递费就花了30多元。如今,令徐海燕激动的是:夹江县与百世汇通、申通等快递公司达成合作,建立了“夹江县物流联盟”,制定了4公斤内的快递包裹5元钱发全国的基本政策。“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200个订单,这个政策让我的物流成本下降了近70%。把这些降低的成本回馈给顾客,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为了做大自己的微店,徐海燕在家里扩建了炕房。她说,今年下半年要继续卖香肠腊肉。听说村里很快就要建立3000多亩的柑橘生产基地,徐海燕激动不已。“这是不错的发展机会,以后,村里的柑橘要走出大山,电商是条很好的路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付小惠)5月20日,市委常委、秘书长宁坚率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夹江县,督导脱贫攻坚、稳定经济增长、“两学一做”、防汛减灾等工作开展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毕建芝参加督导。...
夹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夹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