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非
2015年12月29日,本报一版刊登了一篇报道,夹江县实施产业扶持一批、实物帮扶一批、康复救助一批、教育资助一批、资金直补一批“五个一批”帮扶工程,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带领全县2万多名残疾人唱响脱贫“好声音”。
从报道可以看出,张智是视力二级残疾,在他的创业路上一直都离不开残联的帮助:用残联的500元扶持资金买了一辆三轮车,骑车到乐山购买苗木;苗木生意受到肯定,得到5万元扶持资金;在残联的帮助下,成立自己的公司。张智作为夹江残疾人“一人一策”产业扶持的受益者,不但自己致了富,还解决了6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让残疾人扶贫工作驶入良性发展轨道。目前,该县新培育残疾人特种鱼养殖、石斛、茶叶、水果、藤椒、花卉苗木种植基地6个,扶持和带动600多名残疾人创业。
扶老助残、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残疾人扶贫具有特殊性,尤其是农村残疾人的致贫原因比较复杂、扶贫需求更加多样,脱贫时间较长,是扶贫攻坚中的难点。当前,各地残疾人***面临不少挑战:贫困地区因灾致残,因残致贫、返贫问题存在;进城务工农民由于保障体系不健全,因工而残,因残而贫,成为新的残疾人贫困群体;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帮扶能力逐渐减弱。因而,对贫困残疾人进行帮扶更需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如此方能让更多残疾人像张智一样,找准项目,成功创业。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待残疾人,不仅要关心爱护,还要让他们掌握适合的技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此,相关部门应提高残疾人扶贫的针对性,为他们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可重点扶持盲人按摩、电(微)商、农村种养业等适合残疾人就业的行业,增强其“造血”能力,让残疾人自强自立,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夹教宣)为确保春季平安开学,夹江县教育局早思谋、早部署、早行动,做到了安全工作“三提前”。同时,该局还开展安全工作“三到位”行动,以确保开学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三提前”一是提前...
夹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夹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