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兴鑫
前不久,夹江县甘霖镇举办的“电子商务进农村”晚会热闹上演。精彩的节目,热闹的场景,现场发放的金融知识宣传单,村民们感叹不已:电子商务离农村越来越近!
随着首批“乡村e集市”的陆续建成,夹江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随着100场文艺晚会推进,延伸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触角,扫除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区域,把金融便民服务带到农民身边,让惠民最后一公里得到落实。
夹江是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掘金”农村金融,布局农村互联网,夹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己之力,率先突破。
“互联网+农村金融”潜力无限
当下的农村,谈及网购,已不是稀奇事。借助互联网的平台,让产品走进市场,也是商家布局市场的必争之地。
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高,农村客户年龄偏大,农村金融环境落后的现实,又制约了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村金融的发展作出要求,并且给予政策支持。各家金融机构也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寻求兼顾农村金融的普惠性与商业性的路子——农村互联网金融。
如何破解以上难题,将惠农兴村工程普惠乡村?夹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借助“互联网+”东风,在探索“互联网+农村金融”发展道路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夹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四川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小银行+大平台”发展战略为指导,紧紧依托省联社大平台,顺势而为、积极发挥小银行扎根区域经济、经营灵活的优势,以“夹江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为契机,同时着力打造“蜀信e·惠生活”O2O社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和方法,深耕县域市场,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夹江方程式”电商模式
夹江县于2014年12月成功申请到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该项目通过自建夹江电子商务进农村网络平台,构建以“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县、乡、村三级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为基础的“夹江方程式”电商模式,实现了税收落当地。
“夹江方程式”电商模式,通过自建的购物商城让农副产品进城、家电下乡成为可能,项目计划在全县城镇、乡村设立232个“电商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物流快递服务中心”为一体的“乡村e集市”服务点,使其覆盖全县所有村镇,目前已完成前两批60个网点的建设工作。在物流方面,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服务公司共同搭建配送与服务平台,灵活解决了农村最后一公里运输与服务问题。
在“夹江方程式”电商模式中,税收落当地是核心,而金融则是最重要的一环。夹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县政府和3家平台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夹江电商平台提供线上线下收单支付服务。
线上线下互动
2015年9月24日,省联社网上收单系统成功验证上线,并与两个“四平一标”网和“乡村易购”网成功对接,为其提供线上支付收单系统。网上收单系统的正式运营,不仅为电商平台提供了支付保障,对于夹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而言,也实现了商户资金在该社的沉淀。
此外,遍布夹江农村的“乡村e集市”,成为农村金融的生力军。集电商、物流、金融、便民功能于一体的金融便民服务点——“乡村e集市”,入驻夹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epos,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实现网购网销,从根本上为农产品找到了销路,省去了中间环节,让农民在销售农产品的过程中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同时,“乡村e集市”店主为不会操作电脑的农民代购物美价廉的日用品,解决了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夹江甘霖镇宝华村“乡村e集市”店主告诉记者,这个机具不仅能提供小额取现、充缴话费、电费等,还能提供购买车票、飞机票等服务,现在农民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同等的金融服务。
除此之外,夹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乡镇政府的支持下,依托村社干部做实信息采集工作,开展“惠农兴村”工作。截至目前,各乡镇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已完成89%,共7万余户资料。夹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运用现有评级授信系统,对7万余户符合要求的农户进行评级授信,授信金额达3.2亿元,同时对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为在全县农村地区实现户户有档有卡有授信额的全覆盖服务网络打下基础,更好地发挥四川农信普惠金融的宗旨。
新闻推荐
本报讯(熊雨霞)为切实参与***活动,动员各界人士投身爱心事业,由夹江县工商联主办、县家居建材商会承办的夹江县首届建博会义卖义捐活动日前在夹江广场隆重举行。活动由夹江县内24家家居建材...
夹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夹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