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夹江新闻 > 正文

贴张年画过新年夹江年画里的春节味

来源:乐山日报 2016-01-30 18:59   https://www.yybnet.net/

猴年年画《连年有余》《门神》《门神》手工漏印年画《恭喜发财》■本报记者 周友燕 文/图

年画,俗称“喜画”。俗话说“不贴年画,不算过年”,旧时春节,城乡家家户户都会张贴年画,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时过境迁,过年贴年画的习俗不再像旧时那样盛行,甚至还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在全国年画产地之一的夹江,却仍有一批年画传承人为年画艺术的弘扬和发展努力着。

猴年春节临近,夹江年画创作者们创作出了哪些年画作品?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夹江年画如何与时代接轨,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A 手工漏印年画应对新市场

近日,记者来到夹江年画研究所。只见研究所内悬挂着许多已被装裱起来的传统年画,葫芦上、石头上、T恤上,也都是手工绘制的年画图案。夹江年画传承人邓国英正伏案用矿物、植物颜料给作品上色,另一名传承人杨继蓉在一边精心绘图,而夹江年画研究所所长张荣强则在整理新制作的年画产品。

在研究所的一角,记者看到《富贵有余》《恭喜发财》《吉祥如意》《连年有余》等年画作品,色彩丰富,极为喜庆。张荣强指着面前红纸为底、黑线勾勒的年画作品说:“这些是我们围绕猴年春节开发的手工漏印年画。”张荣强告诉记者,2015年,81岁高龄的夹江年画传承人吴泽全在通过对市场需求调查后,提出要降低成本,开发老百姓普遍消费得起的年画产品。“手工漏印年画,一对才10块钱,老百姓贴在门上,不会觉得浪费。而年俗文化配套产品,包括对联、门神、福字和吉祥娃娃,定价20元一套,物有所值。”张荣强介绍,除了手工漏印年画和年俗文化配套产品,他们还开发了2016年猴年春节历画。这段时间,通过“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将历画免费赠送给群众,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关于春节文化和年画的关系,张荣强讲述起了夹江老一代人有关年画的记忆。“过年时房前屋后、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便贴上新买来的年画。通常大门上贴武门神;厅堂挂中堂;窗边贴月光画;厨房贴灶王爷;牲畜禽圈、粮仓上也会贴上专门的年画。贴上年画后,家里顿时洋溢着一种喜庆、热烈的气氛,人的精神立马为之一振。”

张荣强说,在那文化产品单一的年代,年画是人们精神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新年的时候,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人们都会买上些年画贴在家里,取其吉祥之寓意。

B 国家级非遗的“起”与“落”

夹江年画,根植于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土壤,在满足人们企望平安、吉祥如意的同时,装饰了居所,使居室更温馨,因而非常受人喜欢。2008年6月,夹江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夹江年画与绵竹年画、梁平年画并称“四川三大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朴淳厚的韵味和珍贵的艺术价值。据了解,夹江年画起源于明代中期,当时夹江境内就有年画作坊存在,艺人们利用当地造纸的便利条件,制作一些相对简单的年画。一些老艺人回忆:“到清代末叶,位于夹江县城近郊的杨柳村、谢滩村一带,已经有很多年画作坊在大规模生产销售年画。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坊是‘董大兴荣\’和‘董大兴发\’。因为年画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除了那些生意很大的作坊一年四季不停业外,一般从事年画生产的中小作坊农忙时务农,闲暇时购置纸张、研制颜料、雕刻画板,秋收一过,就开始生产年画,一直要忙到腊月底。那时夹江年画除了满足周边地区的需求,还远销湖广、云贵及东南亚。”

据了解,至清末民初,夹江年画年销量最大时,超过了1000万份。然而后来,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变化,夹江年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1985年,在相关部门的牵头下,夹江成立了“夹江年画社”,许多夹江年画老艺人、画家重操旧业,示范表演,开拓市场;2010年4月,夹江年画研究所正式成立,旨在保护和发展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全面恢复早已失传多年的夹江年画制作工艺,发掘整理一批夹江古版年画,创作与时俱进的新作品。

张荣强介绍,从2011年开始,夹江年画便积极走出去,传播年画文化,先后参加过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重大展览展演活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亲手在木板上刷颜料,覆盖夹江国画纸,然后用刷子刷几下,就印出一幅年画线描作品。由于参与感、体验性强,很受欢迎。但是这仍然改变不了夹江年画叫好不叫座的窘境。吴泽全老人与夹江年画结缘20多年,他分析,造成夹江年画叫好不叫座的窘境不外乎三个原因:其一,缺乏宣传,大家对夹江年画的认识不够;其二,随着社会进步,受机器印刷的冲击,现代印刷性质的年画占据了广大市场空间;其三,夹江年画在文化衍生品的开发上还不够。

C 坚持传统力求创新

夹江年画的线条,横斜平直各相乘除皆在矩度之内,不现繁杂之象;其色彩,错综交叉而不显纷乱,相互映衬悦目赏心,展画有如兰馨扑面而来,心襟为之快然;夹江年画在创作构想上,尽量接近农民生活实际,强调“喜闻乐见”和“有看头”;在人物绘画上,要求形象饱满,线条粗犷,风格爽快利落。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色彩运用还是艺术风格,夹江年画都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夹江年画的颜色为黄、丹、紫、绿、蓝、黑六色,是用蓝靛、杨木、槐米等植物颜料和黄丹等矿物颜料加工研制而成,这种对传统年画工艺上的传承,其他地方的年画很难与之媲美。去年3月,冯骥才看到恢复后的夹江年画,表示颜色已十分接近传统的用色。这对于年画研究所多年来的努力,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尽管有特点,有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但现实是贴传统年画的人越来越少。”张荣强坦言,如今夹江年画研究所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才1000元,这与他们的付出显得很不协调。“但是没有一个人抽身而退,大家是因为喜欢夹江年画、愿意传承传统文化才聚集在这里,可以说每个人都与年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张荣强说,以吴泽全老人为例,他的女儿曾带他去加拿大颐养天年,但因为放心不下年画,老人去年初又回国,并且天天风雨无阻到研究所,成为年画研究所的主心骨。

“时代不一样了,年画也要有新发展。”张荣强认为,今后夹江年画唯有适应发展,创新求存,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在研制册页、扇面、贺年卡、挂历、台历、手卷、广告年画等文化新产品的同时,注重加强旅游元素,结合夹江陶瓷产业、书画纸产业和区位优势,创作陶瓷年画、精美年画和与之相关的旅游产品。同时,应提高质量、包装成品,打造“夹江特色文化、旅游礼品”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无论怎样创新,都必须坚持夹江年画自己的风格。”张荣强表示,近年来,年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突出。他希望,当多地年画同时参加展览的时候,夹江年画能在万花丛中,被人一眼辨识出来。

新闻推荐

夹江书画纸搭上“电商快车”

夹江县华济纸业有限公司工人正打包书画纸■本报记者曾文文/图夹江书画纸历史悠久,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康乾时期成为“贡纸”和“文闱卷纸”,被张大千将其与安徽宣纸一道并称为“国之...

夹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夹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贴张年画过新年夹江年画里的春节味)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