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10日,为期3天的中国西部瓷都·夹江首届陶瓷交易博览会圆满落幕。陶博会上,夹江签下280亿元大单,一批新概念、新功能陶瓷产品纷纷亮相……首届陶博会的成功举办,为西部瓷都陶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10日当天,夹江县陶瓷产业发展规划研讨会召开,中国陶瓷产业的专家、学者、精英及本土陶瓷企业家们把脉夹江陶瓷产业,共商西部瓷都发展大计,在一场高级别的智慧碰撞中,共同展望和开启夹江的“陶博时代”。
到2020年 夹江建成“三大基地、三大中心”
上世纪80年代末,凭借能源和资源等优势,夹江县点燃了陶瓷产业发展的第一把“炉火”。随后,如雨后春笋般,一家接一家的陶瓷企业在夹江县扎根、成长。本世纪初,夹江县的陶瓷产能、产量在全国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全国重点陶瓷产区。短短十几年时间,夹江陶瓷产业创造了令经济学界惊叹的“夹江现象”,夹江也荣膺“中国西部瓷都”称号。夹江陶瓷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破茧成蝶。
本届陶博会上,西部瓷都再展“雄心”:走产品高端、技术改造、智能转型、绿色低碳的路子,着力打造中国西部的陶瓷总部基地、研发中心、展贸中心和生产基地。研讨会听取了关于《夹江县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的汇报演示。《规划》征求意见稿在分析了夹江县陶瓷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科学规划、环保优先、产业聚集、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龙头带动为原则,提出在2016——2020年,把夹江建设成为西部陶瓷产业的“三大基地、三大中心”,即西部陶瓷产业引领示范基地、高端陶瓷研发与应用基地、中国重要的陶瓷专业化人才培养基地、中国重要的陶瓷产业生产及产业链辐射中心、国际陶瓷物流与交易展示中心、西部陶瓷文化中心。
进入新千年,随着国家能源战略、产业政策的调整,夹江陶瓷产业顺应形势,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升级,稳步向产品高端、产业高端迈进。但不得不承认,尽管近年来,西部瓷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和广东、山东等产区相比,在高端产品研发和市场占有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产品同质化,技术含量不够;存在无序竞争,缺乏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小而全现象严重;企业运营机制不够完善;环保问题制约;部分陶瓷企业布局分散……这些问题困扰着夹江陶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西部瓷都着眼未来,做强夹江陶瓷区域品牌,必须再次“破茧”。
智慧碰撞 展望开启夹江“陶博时代”
此次陶博会,云集了众多中国陶瓷产业的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夹江借助这一难得机遇,召集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缪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张柏清,四川省国际合作投资促进会秘书长兼执行会长王健等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参加研讨会,进行了一场高级别的“智慧碰撞”,专家们积极建言献策,从各方面就《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诚恳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缪斌说,夹江陶瓷产业的发展规划应进一步摸清西部瓷都在全国同行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市场为标准,对照国家政策,在规划中更好地规避自身劣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站在产区竞争的角度,全盘统筹产品定位和区域品牌打造的规划。王健则建议夹江应更加主动地融入成都经济区,利用成都的交通物流等优势,充分利用好“蓉欧快铁”,开拓沿线的中亚、欧洲市场,主动更好地融入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
研讨会上,夹江的陶瓷企业家也积极结合自身实际和经验建言。“米兰诺”公司负责人发言称,应重点关注原料本地化,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加强红坯瓷砖产品研发、生产投入,一起做大做强红坯瓷砖市场,找回夹江陶瓷产业在行业竞争的优势。“明珠陶瓷”负责人称,该公司的复古负离子陶瓷产品已开始出口中亚、欧洲、非洲国家,希望政府将拓展海外市场写入未来规划,为夹工陶瓷企业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让夹江陶瓷产品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国门,积极争取海外市场。
研讨会上,参会人员积极发言,为夹江陶瓷产业发展、西部瓷都再次上档升级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为编制夹江县陶瓷产业未来发展规划带来了许多思路和启发。研讨会上,夹江县政府请编制团队再广泛结合各方面意见,再深入分析研究、科学论证,确保《夹江县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充分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成为夹江陶瓷产业“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指南。
记者 欧军 文/图
新闻推荐
老杨的两颗牙齿被打掉老杨躺在重症监护室老杨躺在夹江某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十多天了,仍处于重度昏迷。日前,老杨开着面包车在路上,与另一名司机在超车的过程中,发生争执。老杨被对方暴打了一顿,牙齿...
夹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夹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