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夹江新闻 > 正文

夹江县中兴镇:贫困户有了“脱贫自留地”

来源:三江都市报 2015-10-20 15:26   https://www.yybnet.net/

村民正在为产业扶贫攻坚园栽种的柑桔苗浇水“这是帮助缺乏‘造血\’功能的贫困家庭脱贫的试验地。”扶贫部门人员这样评价。

“它让我们贫困户有了奋斗的方向。”贫困村民这样感慨。

“这是咱们镇贫困户的‘脱贫自留地\’。”大伙儿这样认为。

……

面对同一片土地,竟让不同的人读出这么多的注解,这其中有什么奇特之处?日前,三江都市报记者来到夹江县中兴镇,探访了大伙儿口中的“脱贫自留地”。

扶贫攻坚

贫困户有了“自留地”

夹江县中兴镇龚沟村,浅丘绵延起伏。15日,记者在村里看到,连绵二三十个山头新近被翻挖过,每个山头上都一个新修的蓄水池,新修的道路将一个个山头连成一片。这一片就是夹江县中兴镇今年发展的3000亩柑桔专业种植基地。在相邻的两个山头上,树着“产业扶贫攻坚示范点”和“夹江县残疾人创业扶贫基地”两块牌子。该村村民徐玉宣等人正在为刚种下的柑桔苗浇水、覆膜。

“这一片是我们镇贫困户的‘自留地\’,我们这几天在帮他们打工种地……”徐玉宣的一番话让记者有些迷惑。龙井沟果业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徐先生解释说,今年,中兴镇党委、政府及该村两委通过考察研究,准备在该村引进沃柑、大雅、春见等市场前景向好的柑桔品种,发展3000亩柑桔专业种植基地,并将其中100亩划作该镇的产业扶贫攻坚园,按户均1亩的标准定向帮扶该镇的100户贫困户。

产业扶贫攻坚园建成后,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在聘请工人时,合作社优先考虑聘用贫困村民。园区投产后,除去成本,产业扶贫攻坚园的收益全部归帮扶的贫困户。根据目前的行情测算,柑桔园到丰产期后,每亩每年的收益在1万元以上。也就是说,丰产后,入园的贫困户即便不参与管理,每户每年也能分到上万元钱的红利。这项实惠的政策只针对镇里的贫困户,定向用于帮扶他们脱贫致富。因此,产业扶贫攻坚园被大伙形象地称为贫困户的“脱贫自留地”。

在中兴镇,这样的“自留地”不只这一处。在高洞口村六组的半山中,该镇通过土地流转,在这里建设了一个80亩产业扶贫攻坚园,发展“黄金芽”茶叶种植。近两年,“黄金芽”茶叶收益较高,这个产业扶贫攻坚园按户均0.4亩的标准,定向帮扶镇里的150户贫困户,余下的20亩作为帮扶新产生贫困户的储备资源。目前,80亩山地已完成了平整工作,蓄水池和园区公路已建好,当地的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在组织人工栽种茶苗。

重建信心

没有劳动力也能看到希望

夹江县扶贫移民局局长史力说,只有恢复和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脱贫致富。但在实际工作中,想要帮一些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村民家庭恢复“造血”功能非常困难,这成了摆在各地扶贫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他说,中兴镇的产业扶贫攻坚园,让没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也能获益,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这一难题。

中兴镇党委书记代永利介绍说,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把助农增收工作的重点方向转向了发展和调整农业产业。该镇先后通过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引进发展,成立了茶叶、水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5个,初步实现了村村有产业。

在农业产业调整、助农增收的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发现,一些贫困户尽管在土地流转中获得了一定收益,但受资金、技术和观念因素影响,尤其是部分贫困家庭缺乏劳动力,很难跟上该镇农业产业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步伐。尽管该镇的扶贫工作在财力、物力上投入不少,但这部分贫困户并未真正脱贫,“造血”功能依旧不足。今年年初,镇政府经进一步核查发现,建档的312户贫困户中有250户贫困户严重缺乏“造血”功能。

针对大多数贫困户“造血”功能不足的问题,今年4月,中兴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依托该镇的专业合作社,把扶贫户纳入农业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贫困户自愿加入专合组织,由专合组织解决好扶贫户在资金、劳动力、技术、管理及销售上的一系列问题,于是催生了这180亩“脱贫自留地”。

产业扶贫攻坚园建起后,需要三到四年才能投产。根据测算,在投产前,每户贫困户需投入包括土地流转费、人工费、种苗费、化肥农药费用等约6000元。这笔钱对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为不落下一户需要帮扶的贫困户,该镇党委、政府整合上级扶贫部门的专项扶贫资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资金及扶贫小额贷款资金,并动员当地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开展扶贫募捐。目前,入园产业扶贫攻坚园的贫困户在投产前户均只需自筹1000元左右。此外,该镇党委、政府还积极向县残联争取,获得县残联大力支持。夹江县残联决定对入园的26户残疾贫困户每户每年资助1000元残疾人创业帮扶资金,连续资助三年。

代永利说,产业扶贫攻坚园投产后,入园的贫困户可从园区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收入,利于帮助他们重建信心,摆脱贫困。

“这180亩产业扶贫攻坚园将成为中兴镇的扶贫资产,专门用于帮扶我镇的贫困群体……”代永利说,产业扶贫攻坚园建立了退出机制。首批贫困户即目前入园的250户贫困户的帮扶时间设定为10年,10年后,全体退出,由各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再次确定帮扶户,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将不再享受园区收益,空出资源用于帮扶这期间新产生需要帮扶的农户。从下一批帮扶户开始,因不需要前期三到四年的培育期和前期投入,入园即可享受收益,帮扶时间将缩短为5年。这样,该镇将依托产业扶贫攻坚园建立起长期帮扶机制,为该镇需要帮扶的农户构建一个长期的帮扶平台。

困难农户说

这让他们有了奋斗方向

在龚沟村五组的一个小山湾里,有许多遗弃了的屋基。村民说,10年前,这个山湾里住着10多户村民,民房一户挨着一户。近年来,因交通不便,山湾里的村民陆续搬走,现在只剩下一户村民了。一座已略显破旧的青瓦房孤零零地立在山湾中,这是该村贫困户徐云华的家,他们家因经济困难成了这个小山湾唯一的“留守户”。

2006年徐云华在打临时工时,右眼受伤失明,被评定为一级残疾。这次意外受伤,为这个家庭埋下了贫困的种子。他受伤后,念职高最后一期的儿子只得辍学回家照顾父亲,连毕业证也没拿到。徐云华的妻子李碧秀个子矮小,身高不足1.4米,劳动能力有限。

“接下来的几年,种玉米不是被风吹倒就是干旱绝收,养猪也总是会病死……”徐云华受伤后,李碧秀总是感到“事事不顺”。这两年,徐云华克服右眼失明的不便,在周边做点小工,但做小工不但报酬低,活还不固定。儿子也外出打工,但由于没有技术,只能干点体力活,收入也不高。一家人都在努力,想要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但一直不见经济好转,让他们一度陷入迷惘。李碧秀有个最大的心病:儿子快26岁了,因为家庭贫困没有姑娘肯嫁给他。

今年,中兴镇党委、政府决定在该村发展柑桔专业种植,徐云华把自家零散的七八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在扶贫工作中,徐云华家被列为帮扶户,申请入园后,在产业扶贫攻坚园有了一亩的柑桔地,李碧秀还被聘到园区管理果园。看到村里发展产业,徐云华一家人似乎看到了希望。他们决定这几年紧一紧,依据政策从合作社原价流转回了4亩成片的土地,发展柑桔种植。李碧秀说,现在,镇里发展农业产业和实施产业扶贫就像给他们家指了一条路,他们会抓住这次机会,让家庭走出贫困……

记者  欧军  文/图

新闻推荐

十载春风记变迁

白建明2000年前后的10多年里,我作为乐山日报、乐山晚报(现三江都市报)特约通讯员,活跃在新闻界。见报近2000件新闻中有部分优秀稿件,被《四川农村日报》《乐山日报》的头版头条采用。在长期采...

夹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夹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夹江县中兴镇:贫困户有了“脱贫自留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