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正在草莓基地搭建钢架大棚■本报记者 周友燕 文/图
9月7日,星期一,夹江县漹城镇宿漕村村组干部准时聚在一起,共同讨论村上产业发展推进情况。按照宿漕村“两委”的规定,每周星期一是所有村组干部集中办公的日子。这一天,他们会将村上产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梳理出来,然后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会毕,记者见到了宿漕村党支部书记袁均伟。“目前,合作社和联合社处于刚投产阶段,再过3年,你到村里来,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景象。”袁均伟告诉记者,在担任宿漕村党支部书记之前,他是某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后来怀揣着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愿景回到家乡。“现如今过得很充实,尽管有时会觉得累,但很带劲。”袁均伟说,自从村上成立夹江县农耕园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来,他就成了“大忙人”。
成立联合社
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2013年以前,宿漕村还是名副其实的“后进村”,该村虽然有较好的地理优势资源,却没有突出的农业产业作为支撑,农民群众主要增收渠道还是以外出务工为主。为改变宿漕经济落后、农业滞后的现状,经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开会一致通过结合本地资源,发挥特色优势,整合发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联动发展休闲旅游业,走保护生态、开发休闲旅游,产销一体化发展道路。
2014年8月,在夹江县供销社的指导下,由袁均伟牵头的夹江县农耕园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该联合社由夹江县果缘果木产销专业合作社、夹江县蔬辛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夹江县品园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和夹江县康态中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4家专业合作社组成,注册资金1460万元(包括土地入股资金),经营面积1300亩,联系社员343户,带动本村和周边农民1700余人“抱团”发展,走合作经济发展的路子。
既然在同一个村上分别成立了4家合作社,为什么还要专门成立一个联合社呢?
面对记者的疑问,袁均伟说:“主要是因为一些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生产规模不大、生产范围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资金、人才、技术、服务、营销等方面进一步整合,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的机制,有效解决了单一专业合作社干不了、干不好或干了不划算的问题,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夹江县供销社主任许农新表示,宿漕村采取“村‘两委\’+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仅解决了单个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等问题,还能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对其他地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许农新说:“成立联合社之前,宿漕村土地撂荒率达到45%,成立联合社这个新的农业联合体后,很好地解决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怎样种好地的问题。为了规范联合社发展,防止联合社出现大而空、全而弱等问题,夹江县供销社除了要为联合社的产品寻找销路,还会对联合社的发展提供指导。”
那么,联合社与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有何不同?
“跟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统一管理最大的不同就是——联合社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模式。”袁均伟介绍,联合社主要负责产前、产后服务,各成员社则负责具体的生产环节。生产前,由联合社统一租赁土地、承接订单、物资供应;生产中,统一提供机械、代贮代销等服务;各成员社所产农产品由联合社按订单收购,“统一品牌、统一编码、统一标准”包装后再统一销售。
“其次,还可以使产业之间横向联动发展。”袁均伟说,根据规划,宿漕村一、二、三、四组种植花卉、水果,打造观光农业;五、六、七组打造核桃和茶园基地;八、九、十、十一、十二组种植黄花和中药材。通过联合社,实现各成员社农业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最终将宿漕村建成业兴、家富、村美、人和的新型农村。
托管收益+二次分红
村民增收有门路
当天,宿漕村一组村民姚玉香和老伴一大早就来到自家的田地里。“家里的水稻刚收割完,现在准备把田地托管给联合社,过一阵子,我们就要当‘甩手掌柜\’了。”50多岁的姚玉香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平时既要照顾孙女,还要做点小生意,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种地。“将田地托管给联合社,一亩良田和一亩山地分别有800斤谷子和500斤玉米的托管收益,算起来,比较合适。”姚玉香说。
与姚玉香不同,67岁的村民袁淑芳至今还有些犹豫,“一亩良田托管给联合社虽然有800斤谷子的收益,但自己种却能产生1200斤谷子的收益,自己家里4口人,800斤谷子够不上一年的口粮。”袁淑芳说,如果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她和老伴就没事干了,年纪大了又不可能在外面打工,在农村种点地,至少可以解决吃饭的问题。
在宿漕村走一圈,记者了解到,不仅仅是袁淑芳一个人有这样的担忧。那么,村民如果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怎样解决村上剩下的劳动力,又怎样带动农户实现增收呢?
“土地托管给联合社,农户除了得到基本的托管收益,农作物收获后,还可以进行‘二次分红\’。”袁均伟介绍,农民有很深的土地情结,依恋土地,而土地托管给联合社后,剩下的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仍可以到联合社务工,这样就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目前,该村联合社托管土地500多亩、山地800多亩,到联合社务工的劳动力,女的工钱是60元/天,男的工钱是80元/天。“以1亩地收获1200斤谷子计算,拿到市场上去卖也才1400多元,除去种植成本和人工费,剩不了几个钱。把土地托管给联合社,还可以到联合社务工,比种地划算得多。”村民游学清对联合社采取的“托管收益+二次分红”的方式表示认同。
●采访手记●
宿漕村在现代农业产业之路上大胆尝试,成立夹江县农耕园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欲求实现合作社之间资本、劳务、技术、品牌和营销的联合,实现规模化经营和效益最大化。这是一次新的、有益的实践,但在联合社发展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针对联合社的需求,提供保姆式、个性化服务,帮助联合社解决外部发展环境、拓展农村市场、延伸产业链条等问题,既要把联合社“扶上马”,还要在其发展的道路上“送一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尹瑶)第二届旅博会开幕在即,夹江分会场正积极筹备,力争以丰富多彩、充满地方特色的文旅活动吸引四方游客。据介绍,针对旅博会,夹江专门推出了一日游产品,届时将安排5辆旅游大巴车免...
夹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夹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