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图》局部宝贝简介:名称:蹴鞠图类别:绘画长度:100厘米宽度:33厘米落款:冯远
在收藏界,有人戏称收藏就像是一块磁铁,一旦你爱上了它,它就会把你牢牢地吸住,让你永远都无法逃离。
近日,乐山收藏爱好者老李向记者讲述了他为收藏一幅冯远的《蹴鞠图》而割爱自己两件宝贝瓷器的故事。
以物换物:3年前用瓷器加现金换回一张《蹴鞠图》
“一件好的藏品还真像一块磁铁,一旦看到了,就会被它深深地吸引,根本无法忘却,老是想着要把它纳入自己的藏品之中。”老李指着他收藏的《蹴鞠图》向记者说道。
记者看到,这幅《蹴鞠图》的落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作画地点为京华(北京)西隅紫竹院,所画内容为古人蹴鞠时的场面,画面中的6个人正在围着蹴鞠拼抢。
在画面的左上角还配有《史记》中关于蹴鞠的文字记载:《史记·苏秦列传》,苏秦为联齐国抗秦,以蹴鞠为例说齐宣王曰:“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蹴鞠”,又称“蹋鞠”,即用脚踢球,自汉代以降至元明时期,曾长期流行于古代中国各地。
“这幅画得来并不容易。”老李告诉记者,2012年,他在夹江县一位藏友家中见到了这幅《蹴鞠图》,当时就被冯远的绘画风格和画面内容吸引住了,遂向藏友表达了喜爱之情收藏之意。
不过遗憾的是,这位藏友并不打算割爱,老李只好悻悻而归。
“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老李回忆道,见正面“进攻”行不通,他决定改变方式,采取迂回策略。
几番打听之后,老李了解到这位藏友喜欢收藏瓷器,由于自己也藏有不错的瓷器,老李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最终来个以物换物,各取所爱。
计策想好之后,老李以“给自己的瓷器掌掌眼”为借口,专门邀请这位藏友到他家中去看瓷器。
“这招果然奏效。”回忆起当日的情景,老李有些得意。看完瓷器后,这位藏友当场表达了对几件瓷器很钟意,希望他能够割爱的想法。
“既然你喜欢我的瓷器,我也喜欢你那幅画,要不我用瓷器换你那幅《蹴鞠图》吧。”老李趁热打铁。
最终,两人经过协商达成了以物换物的交易:老李用他收藏的两件宝贝瓷器,外加几千元现金,换回了他喜欢的这幅《蹴鞠图》。
物有所值:名家所画笔墨苍劲人物传神
虽然这次交易代价不菲,但老李认为还是值得。
“冯远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称得上是著名画家,目前其作品价值不算太高,但以后的升值空间应该较大。”老李告诉记者,冯远的绘画有着自身特有的风格,其笔墨语言从传统的疏淡飘逸中抽离出形态美、黑白构成关系及可变性,又借鉴了西方艺术的造型、体量、结构等美感元素,展示为极具个性化的艺术旨趣与审美追求,那种坦荡深沉、大气磅礴的艺术品位与艺术特色,在当代画坛尤为突出。
具体到这幅《蹴鞠图》,老李认为这幅作品中的人物造型严谨传神,画风拙朴浑厚,笔墨苍涩遒劲,几位蹴鞠的人物动态栩栩如生。
“《蹴鞠图》是冯远比较喜欢创作的题材之一,也算得上是他的拿手之作和代表性绘画作品,我很看好它以后的升值潜力。”老李表示,除了自身非常喜欢之外,这也是他当初愿意用两件瓷器外加现金交换的重要原因。
记者 甘国江文/图
新闻推荐
喻强正在葡萄园修剪葡萄三江都市报讯(记者潘媛媛摄影报道)天气渐渐炎热,进入吃葡萄的黄金季节,在乐山的水果市场上,能买到的仅有巨峰葡萄、红提、马奶子葡萄等普通品种,不过今年,记者来到夹江县启航...
夹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夹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