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致忠捐赠图片现场乐山市档案局供图2013年12月25日,在乐山市档案馆,退休多年的乐山日报社主任记者张致忠,将从事新闻工作期间及退休后所拍摄的32112张照片的数码文件、14600多张彩色和黑白底片、6508张纸质照片,无偿捐赠给该馆。时隔1年半,在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张致忠表示,希望更多的收藏爱好者将手中史料交给国家,交给档案部门保管,这样比放在自己手中更有价值。
1000多个日夜将老照片归档捐赠
张致忠1936年出生于夹江县一户贫苦农家,新中国成立初期参加工作,1959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在《夹江报》、《乐山日报》从事编采工作,是新华社和《四川日报》特约通讯员,在新闻战线工作了38年,于1996年退休。他曾在多家报刊(台)发表各类文稿上百万字、摄影图片4千余幅,获中国记协颁发的“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荣誉证书。
2011年初,时年75岁的张致忠决定将自己拍摄并积存的摄影图片资料捐赠给乐山市档案馆。此后,在乐山市档案馆专业人员的帮助指导下,按照档案存馆要求,他用了3年的时间,亲自操作电脑,对所存图片资料进行清理、选择、编辑、加工,制作成这批摄影资料的档案。这批照片资料跨时50多年(1958—2012),主要是乐山地方新闻纪实照片和风光名胜图片,也有一部分在国内外拍摄的图片。它形象地记录了乐山半个世纪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民众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成果,见证了乐山50多年的社会进步和历史变迁。乐山市档案馆负责人说,这批档案资料进馆,丰富了乐山地方的历史文献资料,是对档案工作的一大贡献。
希望更多收藏者能够捐献史料
“这些照片底片是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的见证,是非常有意义的史料,这些个人资料对我来说无疑也是宝贵的,但如果能由档案部门保管,那就是从私有变为社会共有,不仅保存得更好,发挥的社会效益也更大。”张致忠说,他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的心来做这件非常平常的事,也算表达了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对社会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张致忠说,捐赠的照片资料只是自己从业生涯中的一部分,由于社会因素和自己的主观原因,当年很多珍贵的记录都已经丢失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和教训。他希望年轻人,尤其社会中坚力量,应该有意识地汇集、保存、利用好这些个人资料,因为保存档案不仅是国家的事情,也是个人的责任,将自己的资料保存好,未来就是一份历史。
张致忠表示,乐山历史悠久,藏品极其丰富,收藏书画、奇石、古董、金钱币的收藏人士大有人在,史料收藏爱好者也比较多。史料能见证一个时代的发展,对于研究历史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6月9日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他希望更多的史料收藏爱好者能够将手中的历史资料等藏品贡献出来,作为史料捐给国家,那样比拿在自己手里更具有价值。
记者 张波
新闻推荐
三江都市报讯(记者赵芳莹)昨(26)日上午,夹江县公安局策划的禁毒微电影《生死三十三昼夜》(暂定名)筹拍会正式启动。据了解,这部微电影讲述的是夹江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抓获一对贩毒母子后,犯罪嫌疑人...
夹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夹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