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镇周桥村一条小河中漂浮着大量生活垃圾眼下正是踏青的好时节,许多市民选择去农村,因为感觉“农村环境更好”,但最近一些市民去农村踏青归来却表现出些许失望:“农村空气是要比城里好,但乱扔垃圾的现象太普遍,环境已不如从前。”
3月31日、4月1日,记者在市中区、夹江县调查发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状况不容乐观,由于村民缺乏环保意识、环卫设施不足等原因,垃圾乱倾乱倒的现象随处可见。
记者从乐山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治理办”)了解到,今年4月—6月,国家10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将首批对四川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验收,乐山市境内行政村将在5月接受国家10部门联合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实施的现场随机抽样检查。市治理办正在对全市11个县(市、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随后将按国家验收标准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调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状况堪忧
现象一:缺乏环保意识
乐山高新区车子镇杜家场村位于大渡河畔,自然环境秀美,但走进村中你会发现,随处乱扔的垃圾给原本秀丽的环境增添了不和谐的“音符”,村道旁不时出现生活垃圾,有小河沟的地方情况更严重,河沟边缘、河沟中堆积大量生活垃圾,河水浑浊不堪。
在该村一处垃圾池前,记者遇见正在清运垃圾的何师傅。何师傅专门负责该村的垃圾清运,他说,村里共有10多个垃圾池,但有些人不自觉,到处乱倒垃圾,影响大家共同的生活环境。
在市中区水口镇周桥村的一条小河里,乱倾乱倒的垃圾更是触目惊心,短短数百米距离,竟然有10余堆生活垃圾,这些垃圾量大,由河畔一直延伸至河中。走在河边,刺鼻的臭味令人作呕。据村民杨师傅介绍,该村设有垃圾池,但垃圾清运后,都是倾倒在河中,“村里的垃圾,镇上的垃圾,都往河里倒,反正现在又不用喝河里的水。”杨师傅说。
现象二:缺乏环卫设施
在夹江县甘江镇席湾村,马村河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河中不仅有生活垃圾,而且还有死猪漂浮在河面上,给附近村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据该村村民介绍,村里没有环卫设施,平时产生的生活垃圾没处扔,就只好扔在河里。
现象三:未正确使用环卫设施
有的村庄缺乏环卫设施,有的村庄设有环卫设施但未正确使用。
夹江县甘江镇盘渡村的一处垃圾池,池中几乎没有垃圾,而池外却垃圾满地,看起来又脏又乱。该县马村乡场镇上建有一个垃圾中转站,砌有绿色的砖瓦,很美观,但中转站大门紧闭,并未使用。
记者注意到,有的农村垃圾池中的垃圾正在焚烧,冒出黑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行动]“五个确保”为治理指明方向
3月31日、4月1日,市治理办工作人员前往全市11个县(市、区),对乐山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进行明察暗访,查找问题。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薄弱环节,经过现场走访,我们发现其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市治理办副调研员刘才云介绍说,一是环卫设施缺失;二是保洁人员配备不足,不能及时清运垃圾;三是农村环卫设施损毁严重,现有设施已经很陈旧;四是常态化资金保障不足。
据介绍,按照国家验收要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要全面做到“五个确保”,即:确保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确保有清扫保洁队伍、确保有再生资源回收点、确保有村规民约、确保有资金投入机制。
具体而言,一是引导农村居民自备户用垃圾收集容器,每户有2个桶或筐;每个村民小组配建3—5个垃圾收集箱或垃圾收集池;每个村庄按标准改造或新建1个大型垃圾收集池,配置1辆密闭式垃圾收集运输车辆;每个镇乡配建1个垃圾中转站,配备1辆密闭式生活垃圾专用运输车辆。
二是有保洁人员的行政村应达到行政村总数的95%。每个村民小组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建立保洁人员花名册和台账;完善并落实保洁制度和考核制度;4月底开展一次农村卫生死角大清理专项行动;村域范围内无陈年垃圾,无垃圾乱堆乱放。
三是每个镇(乡)至少有1个再生资源回收站;每个村确定1名兼职再生资源回收员,且本级财政给予回收可利用垃圾适当经费补助;每个村委会、镇乡再生资源回收站设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方面知识的宣传专栏;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人员技能培训。
四是农村居民住户与村委会签订2015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率达95%;制定有村规民约的行政村达到95%以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群众知晓率达到95%以上。
五是制定出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投入管理办法;建立农村垃圾常态化治理资金保障机制;农村垃圾治理经费纳入每年度财政预算。
记者 罗晓玲 文/图
新闻推荐
民警照顾小朋友三江都市报讯(记者赵芳莹摄影报道)夹江县一对粗心大意的夫妻,因为吵架,居然忘了跟随在旁的幼子,幸好有好心人发现,将孩子送到派出所,民警们通过细心照顾和询问,找到了这对夫妻,让孩子平...
夹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夹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