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罗学锋 陈兴鑫
新常态,带来新变化;新常态,要有新理念。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乐山高新技术产业一枝独秀:去年高新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大关,居全省第四位;占规上工业比重的37%;高新产业以153.9%的增幅,领跑乐山工业转型升级。
昨(18)日,在乐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场会上,看企业、找差距、定目标、谋发展,以“高新”引领转型的理念逐渐明晰:转型升级绝不是“去工业化”,而是构建与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力争2015年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0%。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政府是转型的推手
探寻“国字号”阵营乐山高新区,创新的氛围扑面而来:
乐山一拉得独创“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将电网、车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四川天地汇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掌握国际节能环保低碳前端技术,产品能耗只有传统产品的50%;希尔电子依靠“中国芯”,打破国际行业壁垒。
“基础”变“精细”,“前端”变“后端”,作为老工业基地,五通桥新兴产业迈出新的步伐:
乐山华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流水线上,工人们正抓紧生产电动垃圾车、电动巡逻车,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技术,将承载乐山人的新能源汽车梦;
“永祥法”生产多晶硅成本控制在每吨8万元左右,综合能耗降至70千瓦时左右。7年坚守,4次技改,永祥多晶硅用自身的发展,再一次印证了企业的生存之道:创新才是根本。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只有激发企业的活力,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要达到13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0%以上。以产业高端和产品高端“两高”
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
定位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全力推动高新产业发展,既有国家层面、省级层面的助力,更有来自乐山转型升级的推力:
今年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投向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大项目。市发改委主任罗新礼表示,将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前期准备,争取乐山企业获得更多支持。
从市级层面看,市政府从今年开始在财政年度工业发展资金预算中单列4000万元创新驱动专项资金,并从工业推进专项资金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中倾斜支持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市经信委主任邓贵银说,将以现有规模以上企业、重点小微企业为主要对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千企”创新。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0年前,乐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菲尼克斯落户,开西部之先河,如今已年产20亿支半导体元器件成为行业翘楚;
以传统陶瓷企业起家的新万兴,涉足新材料碳纤维预浸料生产领域,与中航成飞“牵手”合作,成为乐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列举“老”“新”两个企业的经历,阐明自主创新的深刻意义,并内化为大家的共识:“抢占制高点,只有抢占产业高端和产品高端,才能赢得先机”;“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抢占‘两高\’是乐山的必由之路”。
“高”、“新”,不仅是对高新区的内在要求,更是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的动力源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定军说,要通过企业技改升级、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集群培育等,力争到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幅达到25%以上,达到280亿元以上,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5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实现三年翻番。
(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新陶瓷产业迎来新动力,新材料产业形成新支撑,新能源产业取得新突破,西部瓷都“二次创业”热潮涌动。夹江县委书记廖克全深有感触:县域经济必须坚持发展主导产业,通过主导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但主导产业也要转型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是经济发展永恒主题,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坚持稳字当先,在合理增长区间内促转型、调结构。
“废料”变“原料”、“基础”变“精细”,五通桥区去年精细化工产值占到盐磷化工总产值的6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循环经济产业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区委常委、副区长王文波说,要走循环之路、创新之路,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老工业基地的腾飞。
以“高新”引领转型,乐山建设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钟成甲2015年,夹江县教育局将通过哪些举措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记者日前就此问题采访了夹江县教育局局长徐建华。他表示,以接受省级督导评估为契机,围...
夹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夹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