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文
项目带动、集体引导、合作社引领、经营大户带动……在农业转型升级中,流转方式的多样化使土地大规模聚合、功能不断变化。土地“聚变”使传统农业逐渐走出“千篇一律”发展怪圈。近日,记者来到夹江县,感受这场脱胎换骨的“农业转型”。
“3000多亩土地,一年能赚60多万吧。”刘海兵粗略估算,语气中透出自信。“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荒地越来越多,我早就想成立农场了。现在有国家政策支持,发展挺顺利。”2012年8月,刘海兵在夹江县青州乡成立“海滨农场”。“当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其实心里没底。”他不曾想到,自己竟成了2013年度全国种粮大户,农场被农业部评为粮油高产示范区。
尝到甜头后,刘海兵一鼓作气,花了260多万元购置收割、烘干、储存等机械化设备。“规模化经营省时、省力,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是农业发展的趋势。”刘海兵打了个比方,“一块需要耗费10个工时的农田,交给农场,只需要2个工时。农户每年能得到700斤/亩粮食的收入,折算成市场价也接近1000元了,还不耽误外出务工。”如今,刘海兵已经成功流转到3350亩田,涉及全县3个乡镇1250户农民。
新年伊始,该乡另一位农场主刘树华正在规划农家乐。施工现场,搅拌机、推土机不停作业。“这里是果园,那边是鱼池,对面会修个吊桥……”刘树华介绍,他准备打造500亩农家乐核心区,以农业带动观光旅游业发展。去年12月底,夹江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后,他又顺利流转到400亩土地,如今,他的“华青农场”规模已达到2800亩。
截至目前,夹江县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6.93万亩,占承包土地面积的32.68%,涉及农户3.05万户。大规模流转剧增的同时,土地流转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梧凤乡是夹江万亩金银花基地核心区。据该基地投资公司四川宏源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李杰介绍,公司已在该乡承包近4000亩土地,用于金银花种植。“盛花期很多人都来打零工,再加上常年需要田间管理员,能解决周边部分农户就业。”
夹江五星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当地蔬菜冷藏、运输、销售等社,成立起从蔬菜种植到经营一体化发展的合作联社,抱团发展降低连接环节成本和风险。
规模经营态势良好,也解决了农户增收的问题。该县甘江镇五星村村民唐永涛深有感触:“把地流转给农场,不耽误务工,每年还能得到一笔收入,确实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慧)近日,夹江县举行了第一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授牌仪式,为16位名师授牌,此外,该县教育局还给予每位名师5000元奖励。据了解,夹江县教育局为强化名优教师队伍,投入大量科研经费,确立了...
夹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夹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