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源源不断地运送着刚烧制出来的陶坯■本报记者 马锐 文/图
四川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片刚烧制完成的陶坯掀起阵阵热浪,伴随着“哗哗”的声响,被流水生产线带向下一个“点石成金”的工序。
日产各类陶瓷墙地砖7.5万平方米,年产量达2500余万平方米,每年上缴利税3000余万元,专利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占到了80%以上……如今的新中源以抛光砖、仿古砖、微晶石、高晶石采用3D立体喷墨印花技术产品占领高端市场,并不断进行工艺技术创新和完善产品配套服务,成功打造出了“新中源”、“巴丹”、“天伟”、“珠江”、“圣卡”、“陶仙坊”、“圣德保”七大知名品牌,实现了扎根西部、享誉全国、进军境外的战略目标。
其实,2000年刚落户夹江县时的四川新中源,与当地的陶瓷企业一样,也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走的是一条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低附加值的发展道路。“落后产能在风云变化的市场上终究无法站立。”公司党委书记宋卫东介绍,前些年,与夹江县各企业乃至整个陶瓷行业所面临的困难相同,由于市场的疲软和产能过剩,公司18条生产线仅剩3条在运转,产销两端都承受巨大压力。怎么办?“勇于改变才有出路。”从2010年开始,发生在四川新中源的一场战略转向开始启动。
淘汰落后产能“甩包袱”。2011年下半年开始,公司累计投入近2亿元,将原有18条生产线整合为10条,老旧生产线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向科技要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正在申请国家专利的超平高晶石,以高平整度、高透光度、高防水性和高附加值的特点,成为公司的主打产品。目前开动的8条生产线中就有4条在生产高晶石,产品利润较同类高出20%以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投入5000余万元,加快设备智能化进程。目前公司10条生产线全部实现了自动拣砖、自动上砖、自动包装和叉车搬运,有效应对了用工荒的挑战。向管理要效益。全员、全线引入6S和PTM系统,有效推进精细化管理,促进了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向环保、安全要效益。公司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了12套工业循环水利用系统,对4座喷雾塔全面实施双层水膜除尘处理,对压机、磨边等采用水雾降尘和布袋除尘等工艺。拓展市场,寻求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除坚定走优质品牌路线外,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产销一体化”、“引领消费需求”等战略,实现了销售货存占比50%,有效破除产品积压。
四川新中源将进一步积极响应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号召,加大资金和科技创新投入,以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以更好的产品服务社会,实现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企业家原声
钟伟标(四川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适应国家政策、法规的调控,有时候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更需要自强不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四川新中源落户夹江这14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得益于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创造的发展机遇,也得益于我们对这些政策的适应和自我调节,更得益于我们不断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凝聚团队,打造品牌。
企业品牌榜
公司先后被选为“四川省建材重点企业”“乐山市重点企业”,先后获得了省、市“明星企业”“人才优先发展先进单位”“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新闻推荐
唐坚听取夹江新生村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准备情况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本报讯(记者吕志勇)昨(21)日下午,市委书记、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唐坚来到联系点——夹江县甘霖镇新生村,听取新生村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准备情况。唐坚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
夹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夹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