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村村民采摘川绿11号。
扫码看更多精彩报道。
□本报记者 吴平 文/图
7月14日,2020年农业农村部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四川省黄瓜新品种推介与测产现场会在峨眉山市龙池镇莲花村举行。会场上传来好消息:专家组通过田间测产验收,一致认为川绿11号是一个优良的华南型黄瓜杂交品种,其平均单瓜重0.46公斤,平均亩产7117.43公斤,这是川绿本地华南型无苦味黄瓜系列中,又一个明星新品种。
这一新品的精彩亮相,标志着四川省黄瓜“芯片”的升级。
据悉,川绿11号不仅在川内,还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快速推广,原因何在?
品种
从高产到好吃解决“苦味瓶颈”
黄瓜是四川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瓜类蔬菜,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88万亩左右。
“四川特有的地方黄瓜品种为白丝条、二早子(华南型)等,在四川及其周边省市的消费群体广泛,但白丝条、二早子黄瓜不耐低温,对病害抗性弱,易受环境条件出现苦味瓜,影响市场接受度。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四川省黄瓜主产区渐渐就被育种起步更早、更成熟的华北型良种大面积代替。”省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刘小俊告诉记者。
四川本土第一代黄瓜良种选育的方向是早熟、高产、抗逆性强。2008 年前后,省农科院园艺所选育出丰产多抗的川绿1号、2号,然而这两个品种的苦味问题还是很重,有些消费者说:“本地类型黄瓜有市场,但经常有苦味瓜,买时担心、吃到难受。”
课题组从育种方法和材料广泛收集两方面着手,采取本地加海南南繁一年三代的选育工作方法,加快育种进程。2015年,川绿11号被选育出来,又经过两年的试验,确定该品种无苦味且瓜性状稳定,即使在受温度、湿度、土壤肥力等逆境影响下,也不会产生苦味瓜。
“经2017年在长江流域600多个点位试种,川绿11号性状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稳定性。”刘小俊表示。
推广
针对种植痛点与良法相结合
“在收集地方品种的同时,我们要询问农户的种植痛点,要发现产业问题。”省农科院园艺所的梁根云博士说,“异花授粉的黄瓜品种,人工‘点花’很麻烦,为了提高坐果率,还要用‘坐瓜灵’,剂量也不好掌握,种植户操作难度比较大。”
在莲花村,57岁的杨登平种了22亩蔬菜,如果不请人根本忙不过来。考虑到农村劳动力短缺且老龄化的现实,川绿11号有个非常大的优点,即“单性结实”,不用点花,结果性好。与覆膜技术相结合后,“良种+良法”的配套综合效益更加突出。据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宋华介绍,该市已推广川绿11 号 1 万亩,良法 100%覆盖,3月初就上市(华北型的早熟品种要到4月才上市),作为最早熟的商品黄瓜,地边价每斤可卖到1-2元,亩均产量可超万斤。
据刘小俊介绍,省农科院园艺所在我国第一个开展了无苦味华南型黄瓜选育,针对消费者、生产者更精细的品种需求,川绿系列目前已经有了5、11、15、16号等适合不同消费市场的无苦味黄瓜新品种。川绿11号作为不落后于全国主力品种的一个良种,已经过国家品种登记,在泸州江阳区、纳溪区、乐山夹江县、峨眉山市等进行了规模化种植,未来有望获得更多推广。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乐山讯(张瑛记者苟邦平)为让城市更美,空气更清新,近日,峨眉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强了对峨眉山市主城区空气污染防...
峨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