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曹红英
传唱家乡是曹红英孜孜不倦的音乐梦想■记者鲁倩文
人物
曹红英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歌舞艺术研究院院长、乐山市青年联合会常委、乐山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师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多次参加国内外声乐比赛,曾获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一等奖、2015新加坡国际声乐大赛银奖、2017年日本东京国际声乐大赛银奖等,多次代表中国侨联、四川省侨联赴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墨西哥等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和慰问演出。
印象记
在第三届乐山·峨眉山佛光花海音乐节开幕式上,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合唱《乐山乐水乐中华》,将诗情画意的乐山风光唱进人们心中;在第二届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览交易会开幕式上,以一曲《问茶山水间》诚邀八方宾朋;2017年,凭借《千古绝唱》《断桥一梦》等参赛曲目,斩获东京国际声乐大赛银奖……素有嘉州“百灵鸟”之称的曹红英,近年来活跃在国内外各大赛事和舞台上,她高亢深情的歌声、清越嘹亮的嗓音,总能牢牢抓住听众的心,让人忍不住赞叹。
从一个爱唱歌的小姑娘成长为声动舞台的歌者,曹红英在采访中感慨万千地谈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刻苦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她很幸运,一路走来有众多良师益友的鼓励和支持,让她更加坚定对民族声乐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谈及挚爱的音乐和背后的故事,曹红英自信从容、娓娓道来。不时示范演唱一段——“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声音倾泻而出,清亮悦耳,令人惊艳。
对话
记者:您是怎么走上职业歌者的道路?又是怎样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
曹红英:我从小喜欢唱歌,但起初并没有想过当一名专业的演员。直到高中毕业后的一次同学聚会,我现场演唱了一首《小背篓》,在场的老师和同学都非常惊讶,觉得我很有天赋,鼓励我走歌唱专业这条路。虽然那时父母极力反对,但为了心中的追求,我不顾一切地踏上了梦想之路,从自贡来到乐山。
之后,我参加了一场比赛,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报名参加了“嘉州杯”歌手大奖赛,想挑战下,看看自己的水平如何,没想到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获得了专业组三等奖。也正是因为这个奖,让我更坚定地走上了歌唱艺术之路。
为了更系统地学习声乐理论,我报考了乐山师范学院音乐专业,2002年又如愿考进了市歌舞剧团,也就是现在的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歌舞艺术研究院,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声乐演员。
这些年来,我一直没有放松过对专业的提升。为了让自己的声音更具辨识度,演唱功底更扎实,我专门到北京、成都等地拜师学艺,参加各种民族声乐大师培训班,得到了阎维文、马秋华、吴碧霞等民族声乐大家的悉心指导。
学习的过程很艰苦。周一至周五在乐山上班,周末坐车到成都上课,我这样坚持了十几年。
期间也会有一些人不理解,但我知道只有“台下十年功”的努力,才会有“台上三分钟”的精彩。对专业的热爱和执着是每个演员都必须具备的,不然走不远。
记者:这么多年不断地学习、表演,您觉得自己在民族声乐演唱上有怎样的转变?
曹红英:随着专业理论知识、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我的演唱技巧、艺术修养不断提升并成熟。
以前更多是用技术技巧唱歌,会专注自己声音漂不漂亮,音唱准不准,现在逐渐突破技术技巧的桎梏,真正地在用心唱歌,将不同的情感带入不同的歌曲表演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感情经历、生活经历更丰富,也能更好地用心去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怀。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绒花》这首歌,“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如果不理解歌词,可能觉得歌里的绒花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深入了解后就会知道,这里的绒花其实是象征英雄的性格和品行。有了这层理解,才能更好地表达歌里蕴含的情感。
近年来,民族声乐也在不断发展、创新,更加注重吸收、融合美声、通俗等唱法元素,在保持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又不失时代气息。
我在演唱《问茶山水间》时,就在以前民族唱法的基础上融入了通俗唱法,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演唱风格,效果很不错,也让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记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未来您有什么计划呢?
曹红英:这些年,我到国外参加了不少演出和比赛。一方面,在对外交流演出中,能感受到海外华人和国际友人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喜爱。另一方面,在各种国际比赛中,民族声乐还是不具有优势。
如今,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不断发生变化,民族声乐很难吸引当下的年轻人。民族声乐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创造,身为一名文化传播者,我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优秀的民族音乐,也希望更多人听到并喜爱民族音乐,为民族声乐的普及和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力量。同时,呼吁相关部门搭建专业平台,建立长效机制,挖掘、培养更多民族声乐人才,尤其是通过民族声乐进校园等方式,在年轻人中传播、推广民族声乐,营造民族声乐发展的环境、氛围。
我是在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歌舞艺术研究院成长起来的,怀着这份感恩的心,我愿意扎根乐山,驻守基层,为弘扬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服务。歌舞艺术研究院也将继续做好文化艺术传承、研究、发展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精心打造一批精品力作,更好地为乐山人民奉献精神盛宴。
当然,在专业上我始终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升。我期望能在2021年办一场独唱音乐会,展示、检验这些年来的艺术学习成果,也希望乐山各艺术领域人才一同加入,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专场演出,让乐山艺术百花齐放。我会在声乐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进,把民族声乐推向世界,为乐山文旅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陈宗源(四)芦花深处是吾居1,携得霜鳞入市闾2。何必秋风起归思3,江鳗味美比鲈鱼4。注释1、芦花:即“...
峨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