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升庵像图据天涯唐长寿
明朝著名文学家杨升庵在其35年的放逐生涯中,先后7次返蜀,“往复滇云十四回”,其中有4次途经嘉定州(乐山),此其一。其二,明朝嘉靖三年(1528年),“议大礼”事件中,“嘉定四谏”安磐、徐文华、程启充、彭汝实与杨升庵均遭贬谪,由此结下患难之交。故杨升庵有关嘉州的文学创作基本就是经游嘉州和与“嘉定四谏”相关的诗文。
杨升庵于嘉靖五年(1526年)、嘉靖十七年(1538年)、嘉靖十九年(1540年)、嘉靖二十年(1541年)4次经过嘉定州。游历了嘉定、峨眉、洪雅、夹江、犍为等县,纵情于嘉州山水和人文遗迹中,留下了多首诗歌和文章。
嘉靖十七年(1538年),杨升庵与安磐、余承勋、杨仲琼游峨眉山,循宋人范成大登山路线直上金顶。余承勋为青神人,正德十二年进士,“议大礼”事件时被廷杖遣还,著书青神中岩山中四十余年,与杨慎为骚雅交。明·陆深《蜀都杂抄》载“近余编修承勋懋昭为余言,尝从杨修撰慎用修两宿其上,登绝顶亦见光具五色。”所载正是该年杨升庵偕友游览峨眉山之事。杨仲琼为洪雅人,正德十六年进士。
杨升庵此行作诗多首,现存8首。分别为《归云寺》《神水》《歌凤台》《呼应庵》《峰顶》《卧云庵》和《佛现鸟》,录如下。
归云寺
其一
云从石上起,泉从石下落。
多少爱山人,长啸倚山阁。
其二
晓钟有云出,晚钟有云归。
游人应未惯,忽讶云生衣。
归云寺为唐代著名的“三云二水”之一,又名华严寺,位于雷音寺与纯阳殿之间,已毁。
神水
山僧言此泉,下与江陵通。
智师昔说法,龙女为飞空。
夏冽冬复温,凡水焉可同。
造物有至理,灵源谁能穷。
神水,即玉液泉,在神水阁外,今尚立有“神水通楚”碑。
歌凤台
楚狂千载上,悠悠避世情。
蜀山一片石,犹有歌凤名。
岂与熊鸟徒,导引学长生。
列仙谁所传,刘向徒闻声。
歌凤台,即凤嘴石,位于神水阁与中峰寺之间,今存。
呼应庵
中峰多积雪,白崖嵌青壁。
谷音叩虚牝,梵呗递寂历。
龙法说千金,虎杖卓双锡。
陈迹余空山,荒崖翳深翟。
呼应庵在中峰寺旁呼应峰下,今已不存。
峰顶
青霭红尘此地分,飞崖绝壁迥人群。
穆王马迹何曾有,望帝鹃声绝不闻。
春夏未消千古雪,阴晴常见一溪云。
支筇石上宁辞倦,采药名山喜共君。
卧云庵
峰顶散朝阳,凭高眺渺茫。
山岚银色界,宝气白毫光。
天阙尘氛净,烟霄草木香。
不知西极外,何处有空王。
卧云庵位于金顶上,始建于唐代。
佛现鸟
佛现佛现,鸟语易随人意变。
山川发晶荧,草木呈葱茜。
坐使游人心目乱,佛现,佛现。
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峨眉山顶,普贤菩萨正殿补陀岩,普贤放光之所。每日出,有白云接山,有鸟呼佛现,名佛现鸟。朦胧中佛像现焉。”
此外,杨升庵与余承勋的峨眉山联句则长达202句。显然,峨眉山之行给了杨升庵一次愉快的体验。待续
新闻推荐
□谭楷洛夫对于温哥华而言,是一座“飞来峰”;温哥华对于洛夫而言,是世外桃源。阳春三月,在一条由别墅群组成的僻静小街,凭着GPS导航,小儿子胡小鸥驾车载我向洛夫寓所,著名的“雪楼”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