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理案件、回访当事人、对接涉旅纠纷情况、开展法官夜话……这是法官郑欣的工作日常。3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峨眉山脚下的峨眉山市人民法院旅游法庭,体验并记录副庭长郑欣一天的工作。
成立于2014年3月的峨眉山市人民法院旅游法庭,由2名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和3名书记员组成,承担着辖区12.1万百姓及峨眉山风景区每年700余万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外游客的司法保障任务。
33岁的郑欣从事审判工作已有8年,年轻的面容上架着一副边框眼镜,显得斯文亲切。当天上午审理的是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由于本次案件上午10点就要进行公开审理,9点开始,他便开始了庭前准备。郑欣娴熟地翻阅卷宗检查、检查直播平台是否畅通,并告知法官助理庭前调解思路。“因为这起案件涉及赔偿问题,双方当事人如果通过协商的方式,同意债务抵消,就不进行开庭审理。”然而经过近半小时的调解,双方当事人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在经过证据交换后,10点准时开庭。换上法官袍的郑欣一脸严肃认真,仔细聆听双方当事人的陈述。11点42分,郑欣宣布休庭,案件择日宣判。在完成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后,郑欣才匆忙换下法官袍,前去吃饭,此时已是12点15分。
下午1点,郑欣来到峨眉山市某小区,对前期判决的部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履行情况进行回访。“像拖欠物管费的案件,由于双方签署的合同期限较长、涉及的商户数量大,如果每年都进行判决,对双方的合作不利,也会加深矛盾。我们通过对物管方提出建议,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长效机制。无需走司法程序,双方能够化解矛盾,业主主动自愿地交物管费。”
下午3点30分,记者跟随郑欣驱车来到黄湾法官工作站,这里也是峨眉山市人民法院旅游法庭在景区特别设置的法官工作站。每逢节假日,在黄湾、清音阁、万年寺、金顶等游客密集区域,都会有驻点法官前来值班。此外,旅游法庭还在全国率先投入使用了旅游巡回法庭车。“游客在景区如果遇上纠纷,可以前往工作站或拨打热线进行投诉,便可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就地调解、就地执行。”郑欣向记者介绍道。设立3年来,该庭共受理涉旅纠纷131起,其中判决21起、调解110起,指导景区职能部门化解纠纷10余起,无一起涉诉信访。
在这里,记者看到宣传栏上将景区法官工作站示意图、旅游诉讼服务热线都清楚地标了出来。“刚刚拍照记下了电话号码,虽然没遇上纠纷,但是让作为游客的我们十分安心,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前来旅游的杨女士对旅游法庭的法制宣传称赞不已。
从报国寺回到旅游法庭,已是下午5点30分,郑欣仍然没有歇下来,继续为晚上的法官夜话做准备。
晚上7点,夜幕降临。峨山镇吴岗村村委会灯火通明,郑欣和审判员黄璐为现场的20余名村民讲授法律知识。每个季度旅游法庭都会前往一个村镇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从2014年开始,风雨无阻。“外出打工遇到拖欠工资怎么办?”“离婚官司该咋个判?”“在外旅游,我的利益受到侵犯,该找哪儿的法庭?”……面对村民们抛出的问题,郑欣回答得游刃有余,并给出司法建议。
晚上8点,法官夜话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结束。此刻,夜色正浓,伴着月光,郑欣收拾好手中的资料,踏上回家的路。
本报记者 雷琰 文/图
新闻推荐
春节高峰过后,交通、酒店的价格都随之下调,旅游市场价格开始整体回落。此时,很多消费者打起了错峰游的算盘,不但价格便宜,舒适度还大大上升。因此,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游客咨询节后出游事宜,其中高星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