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参观车载巡回法庭
法官到峨眉山报国寺为游客普法本报记者曾晶菁文/图
游客在景区受到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该如何处理?相较普通法庭,旅游法庭有何特殊之处?3月1日,在省高院举行的“今天我当班”系列活动中,记者走进位于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峨眉山市法院旅游法庭,近距离感受法官们的工作日常。
解纷 法庭“开”到景区
“关于本诉原告吕某诉本诉被告马某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以及反诉原告马某诉反诉被告吕某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现在开庭……”3月1日上午10点,一桩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在峨眉山市法院旅游法庭开庭审理,并进行庭审直播。据了解,原、被告双方买卖的房屋被当地政府纳入规划建设范围,因拆迁补偿等问题,产生纠纷,告到法院。当天,因部分事实证据还需调查,11点30分,法庭宣布择日开庭继续审理此案。“峨眉山市现在发展全域旅游,不少地方涉及到规划建设、项目推进以及拆迁,这类涉及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就多了起来。通过对这个案子的判决,我们认为会对类似的纠纷有警示和宣传的效果。”峨眉山市法院旅游法庭副庭长郑欣介绍。
审理这类纠纷案件,对于郑欣在内的旅游法庭法官们来说,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作为国内第二个、四川省第一个旅游审判庭,峨眉山市法院旅游法庭承担着辖区里10多万百姓和每年700多万名游客的司法保障任务。庞大的游客人数,让旅游纠纷不可避免,而面积达345平方公里的广阔辖区,更是加大了旅游法庭的工作难度。“我们最大的特点便是灵活快速”,郑欣介绍,旅游法庭在峨眉山景区游客最为密集的黄湾、清音阁、万年寺、金顶等4个区域设置法官工作站,接受游客投诉、提供法律服务。还在全国率先投入使用了车载巡回法庭。每逢节假日,哪里有旅游纠纷,旅游巡回法庭车就开到哪里,现场立案、审案、现场执行,一天便可完成全部程序。“外地游客到峨眉来,肯定不希望因为纠纷耽误太长时间。有了车载旅游巡回法庭后,我们直接赶到纠纷点,当场快速灵活地就把纠纷化解了。”郑欣说。
普法 法官送法进庙
当天下午3时许,记者跟随车载巡回法庭来到峨眉山著名的报国寺景区。由3名法庭工作人员组成的旅游普法小分队在报国寺门口摆起了宣传牌,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询问。不少游客更是掏出手机记下了宣传栏上景区法官工作站和旅游诉讼服务热线。“出来耍,都怕有个三长两短或者受骗上当,看到法官的身影和电话,心里踏实了许多。”游客刘先生说。
除了在门口设宣传点,旅游普法小分队还走进报国寺,向寺庙赠送旅游法、宪法等法律读本。报国寺宗宁法师说,自从学法后,寺庙也能够用法理化解香客纠纷、解决矛盾问题。
晚上7点,匆匆吃过晚饭后,旅游法庭的法官们又赶往峨山镇吴岗村村委会,组织村里的乡亲们开展第一次“法官夜话”活动。在座的20多名村民,纷纷举手提问。法官用身边发生的案例,讲述了村民外出务工遭遇拖欠劳务费的法律救济方法,提醒村民要有风险意识,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给予村民法治的洗礼。“农村老百姓法律意识淡薄,这样的普法活动能够调动大家学法热情,很有意义。”村民李明华说。
记者了解到,峨眉山市法院旅游法庭成立近4年来,年均结案600余件,调解率达80%,服判息诉率达95%;受理涉旅纠纷131起,其中判决21起、调解110起,无一起涉诉信访,被誉为天下名山的一张“司法名片”,被最高法授予“全国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新闻推荐
春节高峰过后,交通、酒店的价格都随之下调,旅游市场价格开始整体回落。此时,很多消费者打起了错峰游的算盘,不但价格便宜,舒适度还大大上升。因此,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游客咨询节后出游事宜,其中高星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