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揪心地读完了徐棻写的长篇历史小说《苏东坡》。
揪心,为苏轼一生颠簸坎坷的命运,为苏轼这样一个大才历经五位皇帝却始终无法立于朝堂、无法实现政治抱负而揪心。
捧起这本书,我数度落泪。当读到徐州百姓脱下一双双鞋递到苏轼面前,跪在地上哭着送他时;当读到杭州百姓齐聚码头,欢呼“苏大人来了”时;当读到苏轼临终时自知再也回不到家乡,嘱咐亲人将他葬在河南汝州郏县,只因那里也有个地方叫峨眉山时,我的鼻子发酸,喉咙哽咽,泪水一次又一次地落下来。
从苏东坡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两点。
第一,如何做官。苏东坡先后任过徐州、杭州、定州知府。每到一地,他先微服私访,把民生情况摸熟了,把吏治情况搞清了,再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他在杭州疏浚六井、治理西湖;在徐州抗洪,在定州修建城墙、整顿兵营,每到一地都为当地群众办了实实在在的好事、大事。他任小小的凤翔府签判时,改革施行了150多年的“衙前役”,并促使《衙前役新则》推广到整个渭州;任小小的开封府推官时,见朝廷强行低价收购百姓浙灯,不顾自己官微言轻,愤而上书《谏买浙灯状》,神宗震动,立即下诏罢买花灯。从这里可以看出,能不能为百姓办实事,不在职位高低,官儿大小,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把人民的疾苦、百姓的生活放在心上。
第二,如何做人。苏轼是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生性豁达乐观开朗,虽屡遭小人陷害,面临种种艰险处境,但能很快地从痛苦中走出来。乌台诗案中,苏轼身陷囹圄,身体和精神受到双重折磨,但他没有屈服。他凭借人格魅力私下里得到了狱卒们的关照,因为牢卒们也是穷苦人,他们爱戴和崇拜救穷人的清官。在监狱中,苏轼没有失眠,他把稻草放得平平整整,把四肢放得舒舒服服,自己对自己催眠:“吾睡矣”,很快就进入了梦乡。面对仇人江琥的儿子,苏轼阻止民工们打骂他,“他爹是他爹,他是他,一个孩子知道什么”。这些都是苏轼人格魅力的体现。
人生百年,终归要画上句号。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临终时在自己的画像旁题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始终觉得,自己为百姓做的事情太少了!回顾一生,他没有提到做出显著政绩的杭州、徐州、定州,却把他政治上最失败、生活上最受磨难的黄州、惠州、儋州作为平生功业的总结。
这,是苏轼的自谦。
新闻推荐
2月23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各大客运火车站迎来了学生返校的客流高峰。为了方便学生旅客顺利返校,成都局集团公司增开多方向旅客列车、加强学生票售卖组织。当天,成都局集团公司管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