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呈现怎样的效果?2月25日,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张艺谋导演的“北京8分钟”给出了惊艳的答案。舞台上,两名“熊猫队长”在巨大的冰屏上来回穿梭,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全世界朋友,2022年相约北京。
你知道吗?这两名“熊猫队长”原来是咱们南充造,由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制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300余年历史的川北大木偶以崭新的形象走出国门,惊艳世界。那么,川北大木偶是怎样走进张艺谋导演的视野?又是如何走上冬奥会舞台的呢?
A 亮相冬奥会 南充造熊猫大木偶引人注目
北京时间2月25日晚7时,平昌冬奥会闭幕式正式举行。8时许,由张艺谋导演的“北京8分钟”在万众期待中登场。只见,24名轮滑演员身着特殊服饰登上舞台。其中,两名演员变身闪闪发光的“熊猫队长”尤其引人注目,只见他们在冰屏上来回穿梭,借助高科技实现影像变换,在舞台上滑出绚丽的轨迹。他们与智能机器人相映成趣,带来一场融汇科技与文化的视听盛宴。
“现场22名轮滑演员来自北京体育大学,还有两名熊猫队长。”现场解说说道,“熊猫队长的创意来自中国的四川大木偶,参与道具制作的是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大木偶的唯一传承单位。”轮滑演员在智能科技的配合下,滑出了绚丽的线条,演绎出了长城、鸟巢、五彩祥龙等中国符号。
“熊猫队长”化身“熊猫信使”走进互联网隧道回到中国,在祖国各地收集中国人民的殷切邀请。“熊猫信使”把来自中国的友好情谊装入信封,又返回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随着硕大的信封展开,全中国人民一起向全世界发出邀请。邀请信中,无数中国人欢迎世界朋友的画面连续闪现,他们通过网络“直达”平昌冬奥会现场,共同发出最诚挚的邀请:“2022相约北京!”
“北京8分钟”惊艳亮相,毫无疑问,现场由南充造的熊猫大木偶尤为抢眼。“看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我太意外了,没想到川北大木偶会以如此新奇的形象亮相!”市民刘翔告诉记者,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展现形式,让他激动不已。
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说,“这是我最骄傲最自豪的时刻!”
B 一段视频 川北大木偶进入张艺谋视线
南充造熊猫大木偶惊艳亮相平昌冬奥会,那么大木偶是怎么走进张艺谋导演的视线的呢?
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由北京冬奥会组委会牵头,张艺谋导演精心策划,编排早早就提上了日程。为了寻找木偶、熊猫等独具中国特色的元素,此前,张艺谋联系了多个优秀团队,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而一次偶然机会,川北大木偶进入了张艺谋导演的视线,让他惊喜。
唐国良介绍,去年6月16日,在南充本地举办的嘉陵江之春中国流行音乐节上,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的国色天香人偶进行了演出。当时,作为评委的著名策划人张树荣就在现场,他用手机拍摄了国色天香人偶表演时的情景。
“后来才知道张树荣老师是北京冬奥会组委会项目负责人。”唐国良说,“张树荣将视频发给了张艺谋团队和冬奥会组委会,组委会成员看完之后觉得很有灵气和内涵。”至此,川北大木偶成功进入了“北京8分钟”总导演张艺谋的视线。
在此之前,冬奥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已经找了德国、法国等国际上多个优秀团队,但他们的作品都不符合“北京8分钟”的表演状态,响应高科技展示的方式还达不到预期,所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艺谋导演让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的人员到北京和他面谈。
到北京后,张艺谋导演和他的合作伙伴等与大木偶剧院的人员见面洽谈。随后,张树荣还带着冬奥会的制作团队到四川考察,并到峨眉山观看了川北大木偶演出。
“不久后,张艺谋导演又要求我们到北京再次洽谈,谈下来后我们十分欣喜,但同时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唐国良说,因为时间太紧,去年9月份去洽谈,11月就要求做出模型,而且在制作的技术和对方的要求上差距很大,所以当时觉得非常困难。正当大家感到压力重重时,张艺谋导演和冬奥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联系上了四川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经过进一步交流才增加了做这个项目的信心。
“冬奥会组委会让我们来完成这件事,既是我们四川的一件好事,也是我们南充的一件大事。”唐国良说,“川北大木偶就缺一个宣传平台,而‘北京8分钟’恰好就是一个天赐的良机。”
C 熊猫大木偶 科技与文化创新结合
从北京回到南充后,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了紧张而又忙碌的设计制作。
“我们设计的熊猫形象与组委会提供的意见有一些偏差,但是从专业上考量,组委会方面最终还是遵从了我们的想法。”唐国良说。
唐国良告诉记者,其实设计制作这个发光的熊猫大木偶,最大的难度在于制作的材料上。“制作时,材料考虑过藤编、竹编、铜、铁等,但是去北京和张艺谋导演对接后,创作上再次遇上一个新问题。”唐国良说,“从团队制作室出来一直到回四川都处于争论的状态,不知道到底该用哪种。”
“我就起着一个调和作用,一方面要让制作人员打开思路,另一方面让北京的沟通意见和我们的意见形成统一。”唐国良说,最终确定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相结合,配合LED串灯珠进行制作,既轻便成型又不易受潮变形,亮灯效果极佳。
制作随之启动。“道具内置数千个LED小灯,每一个都要粘贴在固定位置,密布的丝线细得像纳鞋底的线。”唐国良说,最终制作出来的“大熊猫”很有科技感,且比较轻盈,只有10公斤。
随后,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便找人进行了试穿,并拍摄了视频传给组委会。张艺谋导演反复观看了几十遍后十分激动,并称“这就是我要的感觉!”
制作完成后,北京冬奥会组委会找到北京体育大学的大学生试穿。去年12月,排练正式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年2月11日。“演员们每天晚上冒着严寒排练,因为处于磨合时期,随着排练的深入,道具不太合身的问题开始凸显。”唐国良说,“出现问题就需要反复修改,我们就白天维修,晚上排练,这样持续了两三个月,工作强度前所未有。”
“最终呈现的效果是满意的。”唐国良说,表演完成后,熊猫大木偶将带回南充展览。“川北大木偶是世界唯一的大木偶艺术,也是南充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以创新的形式登上平昌冬奥会的舞台,既展示了南充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坚定了我们未来发展的信心。”(本报记者 徐嗣千)
◆相关链接
熊猫木偶演员:穿戴20斤道具 圆梦奥运舞台
在25日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中,既有在表演还未开始就完成使命的幕后英雄,也有穿戴几十斤道具以别样方式圆梦奥运的少年,还有穿着单排轮旱冰鞋苦寻花样滑冰美感的轮滑运动员……
于广水全身罩在熊猫木偶装里, 从唯一的观察口向外看,冬奥会闭幕式现场闪烁着亮光。他小时候梦想是当个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眼前这些让他觉得梦想成真了。于广水是“北京8分钟”的一名轮滑演员,他表演全程要套在20斤重的熊猫木偶里。
2017年11月某一天,北京体育大学举行选拔,于广水和一些同学被老师叫去参加, 还让他们做一些奇怪的动作。“搞什么啊,我心里纳闷。”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四年级的学生邢志伟也被选拔成为这次表演的一名木偶演员,同样的选拔过程,让他摸不着头脑,平衡、转弯、单腿,考察动作更像是在舞蹈。
后来,老师通知他们被选中,要代表国家参加一次非常重要的演出。
去年12月1日, 他们就在北京昌平的训练基地开始封闭训练,见到导演组才知道,于广水、邢志伟要参加冬奥会“北京8分钟”演出。这场演出意义重大不言而喻,需要所有人签保密协议。表演之前,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他们在干嘛。直到出发到平昌前一天,他们才告诉家人,“初十晚上看冬奥会闭幕式直播啊, 里面有我。”
其实作为木偶演员, 于广水和邢志伟在整个8分钟过程中是没机会露脸的。 第一次拿到演出道具木偶装的时候,大家觉得新奇。于广水在同伴的帮助下试着套了一下。
“嚯,那个木偶头的重量直接压下来,两个肩膀就像担上了两桶水。”他回忆说。在训练间隙,别的演员可以松松鞋休息,他们就只能继续套着不便穿脱的木偶装。等彩排结束回到宿舍,肩膀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扮熊猫就要有个熊猫的样子。“我们穿上道具,就要忘了自己,我们一上场就是两只熊猫。”于广水说,要通过熊猫的姿势表达出情感需要多练习。邢志伟和于广水每天都会给自己加练一段时间,一个人练,另一个人用手机拍下来回看。“我们回宿舍用手机看视频,别人看电影,我就挑《功夫熊猫》《熊出没》看,动画片里不是有熊嘛,我学这里的可爱动作。”邢志伟说。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峨眉风光与人文成都的自驾之旅属于家庭出游的好路线,孩子可以看山看景,大人可以感受成都的人文气息,老人可以在乐山大佛祈福,每个家庭成员不同的出游诉求都能满足。从报名的情况看,家庭出游是本次成都...
峨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