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成都人爱上了冰雪运动本报资料照片
毛毛疯狂地爱上了单板滑雪运动 照片由本人提供
陶松从棋盘里,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本报记者 马丁 摄
2018平昌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2022北京冬奥会也已经不远,冰雪运动的魅力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感受。地处南方的成都历来很少见雪,冰雪运动长期处于一片空白,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人们对健身健康要求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运动设施条件的改善,成都人近年来对于冰雪运动的热情也逐渐升温。市民们不再满足于室内冰场的简单体验,更多的冰上、雪上项目被列入选择,花样滑冰、冰球、滑雪等项目越来越多出现在成都人的运动选项中。冰雪运动的蓬勃开展也让成都的冬季健身活动更加丰富,成都的冬天是彩色的,成都人的运动热情在寒冷的冬季得到更多的释放,这里的冬天充满勃勃生机!
见到毛毛的时候,他走路还有点一瘸一拐,这是去年11月在张家口崇礼云顶滑雪场留下的纪念。“右腿腓骨远端三分之一处骨折,还好没有位移,别人滑雪一般是伤手,我这纯属意外。”他笑着说,“还好,差不多快要好了。”毛毛大名董欲晓,是成都业余滑雪界资深发烧友,这次受伤让他错过了冬季的几次活动,不过他看得很开:“运动受点伤很正常,没事,春节吃肉补钙,然后接着浪。”
毛毛的滑雪史和成都大多数滑雪爱好者差不多,从小他就喜欢在电视里看极限运动、高山滑雪等节目,大学期间玩过滑板,真正接触到滑雪还是2012年初和朋友一起去西岭雪山玩了一次单板滑雪,从此疯狂地爱上了这项运动。回成都后,毛毛开始为自己采购滑雪装备,那时候他刚工作没多久,买东西只能尽量节俭,在网上非雪季的时候买打折货,750元的雪板、328元的头盔、1500元的固定器、280元的滑雪服……杂七杂八凑齐还是花了4000多元。“现在看来还是不划算,建议新手要买的话还是直接花1万多元入手一套中高级装备,虽然贵了点,但性价比高,其中几大件如板子、固定器、护具等等都是一分钱一分货,不要太节省,安全更重要。”这是他作为一个过来者给出的建议,应该是很有价值的。
对于成都人来说,最大的遗憾大概就是这里太难见到雪,也正因如此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滑雪梦。成都周边的雪场不少,西岭雪山算是名气最大的一个,每到冬季都有无数人来这里赏雪,很多资深滑雪爱好者都是从这里走上雪道的。不过,四川省内包括西岭雪山、峨眉山、太子岭在内的几处雪场都存在场地有限、雪道较短、雪量不多的问题,满足玩耍娱乐可以,论及专业性则还有较大差距。所以,对毛毛这样的发烧友来说,去省外滑雪就是必然的选择。这两年,毛毛和朋友们先后去了乌鲁木齐的丝绸之路滑雪场、张家口崇礼云顶滑雪场。对于2022年冬奥会赛场之一的云顶滑雪场,他是赞不绝口:“毕竟是冬奥会场地,条件不是一般的好。雪道又宽又长,各个难度道很齐全,滑雪人群密度小很安全,人造雪设施一流,即便自然降雪不足时仍然能保证雪质。”
也许正是太兴奋导致乐极生悲,毛毛在云顶雪场意外伤了右腿,只能看着朋友们玩。他已经决定下个冬天再去云顶,并且强烈建议成都爱好者也去感受一下。“滑雪价格便宜,住宿条件也很好,房间价格有点小贵,建议组团入住。”他还有个计划,希望在追逐滑雪梦的同时到更多地方旅游,比如东北、新疆、日本、新西兰、欧洲、加拿大,“我喜欢在滑行时飙升的肾上腺素中忘记烦恼,也希望看到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所以,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五字真言:攒钱、攒假期。在有机会的时候多出去走一走,让未来没有遗憾!”
冰雪运动近年来越来越被成都人喜爱,据统计成都地区像毛毛这样的资深滑雪发烧友大约有1000多人,而整个2017年全川共有57万人次走上雪场。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临近,以冬奥会为主题的培训、教学、旅游活动明显增加,仅成都市就有新成立的滑雪培训学校10多家,为越来越多的雪友提供服务,专业滑雪装备实体店也从无到有。在缺冰少雪的成都,冰雪运动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不少商家、机构纷纷瞄准了北京冬奥的巨大商机,冰雪产业的蛋糕正越做越大。与此同时,植根于成都人心中的冰雪奇缘梦想也在一天天变成现实。
本报记者 肖竹
“看见孩子们能够从下棋中找到乐趣,对我来说就是最幸福的收获”
陶老师和同学们的棋道纵横
2018年是成都“棋城振兴计划”的最后一年,这个五年计划经过各方的推动和参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都拥有了第一个围棋九段、第一个围棋世界冠军、第一个象棋特级大师……而最重要的是让越来越多的成都人爱上了棋类运动,成都也因此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棋城”。从去年11月开赛的“党报读者杯”成都市少儿三棋擂台赛可以看到,棋类项目在成都中小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高,也带来了很多可喜的变化。
体型健硕的北方汉子,看着孩子们专注地下棋,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他叫陶松,27岁的他从成都体育学院毕业后成为电子科大附属实验小学的一名老师,3年来最让他开心的事就是看见孩子们的成长,有人变得开朗,有人变得坚强,而他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园丁,也从纵横的棋盘中学会如何与孩子们相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棋类运动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与同学们一起挖掘神秘棋盘中暗藏的大智慧,不但同学们长大了,我也学到了很多。”陶松说道。
认识陶老师是在“党报读者杯”成都市少儿三棋擂台赛上,作为电子科大附属实验小学代表队的领队,他总是双臂交叉在胸前,静静观看孩子们下棋。有同学输了棋,他会马上上去安慰,犹如知心大哥。
在大学毕业之前,陶松并不是棋类的痴迷爱好者,也仅限于儿时与父亲偶尔下下象棋。没想到以体育老师的身份加入电子科大附属实验小学后,他被安排负责学校棋类运动的组织工作。作为一所全国国际象棋传统校的一员,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跟随教练开始学棋,如今已是少儿棋类训练的佼佼者。
今年组队参加成都市少儿三棋擂台赛,陶老师有了意外的收获,“我们学校国际象棋一直开展得比较好,这次比赛说要报名就有200多人踊跃参加。按规定一所学校能报两个项目,虽然我们学校之前没有开展围棋培训,我就想着通过校园广播喊一喊,看同学们有没有愿意参赛的。没想到广播出去不到5分钟,就有四五十位同学前来报名参赛围棋,这让我非常意外,一问才知道,孩子们平常就在校外学围棋,“棋城”的美名果然不是乱说的。”
3年来,每周一到周五下午放学后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在棋盘里探索,说起孩子们那些事儿,他更是娓娓道来,一脸幸福,他说:“看见孩子们能够从下棋中找到乐趣,渐渐长大,对我来说就是最幸福的收获。”
陶老师说:“下棋能够培养孩子们很多能力,比如集中注意力,学会面对挫折,培养性格。我们龙潭校区有位同学叫邓林卉,之前非常内向,很少说话。有一次下棋时走错了一步棋,但她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可惜棋类运动讲究的就是落子无悔,三思而后行。这步棋之后她也不说话,就开始哭,教练上前给她讲明白了道理,没想到她后来反败为胜。赢棋的那一刻她笑得非常开心。”
从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走进了纵横的棋盘,陶松越来越喜欢现在的工作,他说:“和孩子们一起非常快乐,刚刚走出校园我并不懂得如何和孩子们相处,如何把我知道的教给他们。这3年来,我们一起下棋,也让我从棋盘里、从孩子们身上学会了很多。”
刚刚开始教孩子们一些基础棋类知识的时候,陶松并没有经验,用成人化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们讲了半天,但孩子们还是一知半解。“我慢慢学会了从孩子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总结一下简单的口诀,方便记忆,还非常容易懂。”陶松说。
如今的陶松已经离不开棋类运动,也离不开孩子们了。他说:“每个学期开学我们都会请成都棋院的老师来给孩子们上课,培养他们的兴趣。学校自己还组织了棋类的业余培训班,喜欢棋类的孩子是越来越多。我也从棋类运动中学到了很多人生哲理,对于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终生受益。”随着学棋的孩子越来越多,各项棋类比赛也是越来越多,从区里、市里,到省里、全国,陶老师看着孩子们取得的一项项成绩,非常满足。如今,学校放假了,陶老师也并没有闲着,开始思考新学期怎样给孩子们带来更多更好的棋类体验,他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本报记者 陈浩
采访手记
成都人越来越舍得在体育运动上花钱
体育不仅是运动,也是消费。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接触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多,如滑雪、赛车这样的高端项目也不再陌生,而这就意味着在体育活动上的消费会越来越高。令人欣慰的是,在采访中我们发现,成都市民正变得愿意为体育活动花钱,这或许也代表了某种消费趋势的转变。
滑雪运动绝对不是低消费,且不说专业点的一套装备上万元只是门槛,就算只是最基本的玩耍也花费不菲。以西岭雪山为例,景区门票120元,索道交通费120元,滑雪各个项目又是几十元,加上住宿、交通、油费,从成都往返一次每人花费500元不算很奢侈。如果要前往省外甚至国外滑雪,那花费就更不会少。学习围棋同样需要不菲的投入,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学棋几年来各种支出已经花了一万多元。
尽管花费不少,但投身体育运动的市民还是越来越多。个中缘由,除了经济收入提高手头宽裕之外,人们对于体育消费的理念有了全新认识也是重要因素。随着时代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注重科学健身,对于运动条件和环境的重视空前提高。另一方面,体育和文化、旅游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文体旅融合发展使得体育功能不再是单一的锻炼身体,而是集运动、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去西岭雪山滑雪,完了在花水湾泡温泉,再回双流吃兔头,对很多成都人来说这样的“组合套餐”再平常不过。
有理由相信,未来体育消费将成为拉动成都体育产业增长的重要推手,7年后全市体育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现在看来或许只是一个“小目标”。本报记者 肖竹
新闻推荐
在冰雪覆盖的山道上前行短暂休息继续攀登“去登山吗?”“好呀,就去峨眉山。”这是出发前,市民廖松和他的7岁儿子廖奕程的对话。于是,他们来到峨眉山景区,开始了历时4天的全程徒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