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峨眉山新闻 > 正文

蜀道石刻题记展拉开市(州)巡展序幕 探寻蜀道遗珍 助力蜀道申遗

来源:四川政协报 2018-01-16 02:39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的话

自蚕丛为部落之王,鱼凫开古蜀之国,蜀地文明长河奔流,世代承传,生生不息。蜀之地也,山川锦绣,幅员广袤,论人文,钟灵毓秀,英才辈出;看历史,根系绵长,气象万千;说物产,丰盈繁盛,领秀一方;更不论诸如织造、建筑、手工艺、美食等民间文化,积历代匠人之智慧,为千年时光所育养,深植于生活,流芳于世间,尽显勃勃生机,璀璨光华。

即日起,本报“蜀苑”版将以深度报道、主题策划、文化随笔等多种形式,聚焦蜀地之人文景观,撷取蜀韵之独特芳香,探秘蜀学之渊深奥秘,全方位展示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之魅力,以飨广大读者。

蜀道申遗时间表

●2009年

四川开始准备蜀道申报文化遗产中的线路文化遗产工作

●2014年6月

四川正式启动蜀道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申报

●2015年1月30日

相关申报材料提交给住建部,四川蜀道申遗项目获得缔约国预备清单列入

●2015年11月

四川蜀道申遗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预备清单备案。当年世界遗产中心预备清单收录了25个项目,其中13项混合双遗产,这意味着蜀道申遗项目将和另外12个混合双遗产项目进行竞争

●2016年12月

蜀道申遗保护规划全部完成

●2017年6月

蜀道申遗整治规划基本完成

●2017年6月后

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组织的第三方机构专家前来进行考察,作出改进完善

●2018年2月1日前

蜀道申遗所有材料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正如李白诗中描写的那样,作为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是艰难险阻的代名词。其开辟于商周之际,正式开通于战国时期,一直使用至民国年间,前后延续3000多年,成为一个由多条道路组成的交通系统。它既是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文化的奇迹。

千百年来,古老的蜀道经历了多少风雨沧桑。今天,蜀道已成历史遗迹。对于那些充满传奇故事的场地与文物,是任其在历史的风尘中消失,还是加以发掘、保护和传扬?蜀道申遗,是我们的选择。目前,四川省的蜀道申遗工作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按照“蜀道申遗时间表”的安排,在2月1日之前,关于蜀道申遗的所有材料将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作为蜀道申遗工作的重要补充部分,“蜀道石刻题记展”上月底在广元拉开了市(州)巡展的序幕。

蜀道申遗目标: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蜀道路网呈“北四南四”分布,北边自西向东,有故道(嘉陵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4条,南边自西向东有阴平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4条。从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蜀道打通了秦岭、大巴山两大山系,连接起陕西关中平原、汉中平原及四川盆地。南边的4条线路皆经过四川地区,其主要目的地即是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

2014年,四川省正式启动蜀道申遗工作,将申报名称统一为“蜀道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有关专家表示,蜀道申遗的意义在于,保护好蜀道的历史遗迹,就是保存好巴蜀人的历史之根,保留好一个珍贵的历史文化基因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需要符合非常严格的标准。截至2017年7月,全世界仅有自然与文化双遗产35项,中国的泰山、黄山、武夷山、峨眉山—乐山占据其中4项。

2015年,四川省蜀道申遗工作初步确定的申遗区域包括阴平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4条古蜀道及68处文化遗产点,其核心资源在广元境内,涉及广元、绵阳、德阳、巴中、南充、达州6市22县区。2016年,又将成都片区7处文化资源纳入蜀道申遗范围,分别是王建墓、朱悦熑墓、明蜀王陵墓群、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邛窑遗址。

专家表示,从文化遗产的标准来看,蜀道是古代中国两河文明交流融合的杰出范例、古代中国邮驿体系的独特见证,也是古代中国战国、秦汉时期先进筑路与环保技术的杰出范例。从自然遗产的标准来看,蜀道是罕见的自然美地带,提名地涵盖中国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具有多种地貌类型,也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北界的代表。同时,蜀道提名地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带与濒危物种栖息地,蜀道所穿越的秦岭—大巴山地区,是中国同纬度地区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

蜀道石刻题记展

市(州)巡展首站广元开展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险绝雄奇的蜀道,见证过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也留下了文人墨客的秀美辞章。散落于蜀道沿线的大量碑刻、摩崖石刻,正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其内涵丰富,风格各异,年代早至秦汉、晚至明清民国,生动直观地向今人展现了历朝历代民间人士的书法技艺、民风民俗和精神追求。

目前,四川省共收集蜀道沿线石刻题记拓片4000余幅。2017年11月中旬,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了蜀道石刻题记展,177幅拓片精品亮相四川省图书馆,吸引了众多观众。这些拓片内容,既有开凿于悬崖峭壁上尺幅巨大的诗歌题咏,也有开凿于崖洞内的家族传承的家训家规和劝学导言,还有为修路修桥开凿洞窟记录功德的修路记、功德碑、发愿文等。2017年12月28日,蜀道石刻题记展在广元拉开市州巡展序幕,将持续到1月28日。随后,还将走进蜀道沿线达州、巴中、汉中等地展出。通过这些碑刻艺术展品,观众可体验蜀道千年历史、万里盛景。

本次展览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悠悠古道》,通过图、文结合形式对蜀道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第二单元《蜀道遗珍》,分别展示了广元、巴中、达州等蜀道沿线区域的代表性石刻题记。值得一提的是,出自苍溪寻乐书岩的《贾儒珍刻石》,长8.64米、宽2.10米,是本次展览中最大的拓片作品,也是蜀道沿线巨幅石刻作品。

展览集萃

人类杰作——褒斜石门

石门栈道是褒斜道上具有代表性的路段,其中有一段为汉代时由人工采用“火焚水激”方法开凿的隧道,后世称之为石门。在隧道两壁及褒河两岸悬崖上,曾有大量题咏和记事类摩崖题刻。1970年因修建石门水库,便将石门内侧两壁最受推崇的13件摩崖石刻迁至汉中博物馆,是谓“石门十三品”。本次展出的即是这其中极有代表性的《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石门颂》《石门铭》三幅的拓本。

石牛开山——金牛道

金牛道是四川境内使用时间最长、最为重要的蜀道。其主道在四川经广元、绵阳、德阳而至成都,支线自广元利州沿嘉陵江,过苍溪至阆中,再由阆中西行,经三台、中江等地到广汉,合于主线而至成都。因为使用时间久,又是最重要的官方驿道,因此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各类文化遗产。广元是金牛道入蜀第一站,广元境内仍有关隘、栈道、石板路、古桥等多种古代道路遗存保留。在这些遗存周边,保留着大量的碑刻,此次所选碑刻皆在金牛道主线的一些重要节点上,如七盘关、天雄关、昭化古城等处,是作为蜀道历史存在的重要实证。

官民两用——米仓道

米仓道,又称“巴岭路”,是入蜀一重要道路。史书记载:“考汉中入蜀之道有二:其一即金牛;其一谓之米仓”。米仓道又分为大巴路、小巴路。前者主要是翻越米仓山后沿南江河河谷地带,经南江进入巴中,后者主要是沿诺水河流域的通江、平昌进入巴中。两路往西到阆中,与利阆道汇合后,西行至成都。另外从巴中南下,可经渠县到重庆地区。米仓道在汉代已经出现,既作为一条历史时期的官道,又因其道路较为平坦,在宋以后逐渐成为川陕之间一条重要的民间商贸道路。

一骑红尘——荔枝道

荔枝道据传是唐玄宗为杨贵妃运送荔枝而特意开通的。这自然有夸张传说的成分,综合文献及各方面研究看,这条连系重庆、川东北地区和关中的道路在唐代得到了一次官方的修整。这条路在四川地区主要经行达州,沿线题刻也较为丰富。

对话嘉宾:省社科院研究员、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历史学会会长 谭继和

把优秀传统文化 承继下去

记者:作为文史方面的专家,您怎么看这次蜀道石刻题记展的内容?

谭继和:以往对蜀道的考察,更多是从道路交通、物资运输、人员来往等方面着眼,发现的石碑上也多为一些纪念修筑道路性质的碑刻,还很少看到集中反映家训、家规、家风方面的石刻内容。这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大量在以往很多考察中没有注意到的石刻内容,它们信息含量大,内容丰富,一些题记上甚至细致到记录了工匠的名字。

作为展览主办方的两家单位,通过专题考察研究带回大量拓片,极具历史、文化价值,非常珍贵,突破了过去已经公布的关于蜀道的考古研究资料范围。打个比方,整个蜀道体系就像瓜藤,而在这些藤蔓上结出的瓜果,就是各种丰盛的文化积淀。我仔细看了这些拓片,其中不少内容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精神,这些正是功利社会浮躁人心所缺失的内在支撑。

记者:在您看来,儒释道与中国人有怎样的关系?

谭继和: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从原始氏族公社逐步形成部族、宗族、家族,各种流派的宗教、哲学思想与之相伴相生,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再到以儒为主、儒释道相结合,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儒释道精神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极大。从历史上看,蜀地的大文人司马相如、苏轼、杨升庵等,都深受儒释道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各自丰沛的人生气象。古代的文学大家,很多都是百科全书式的,文治武功,非常了不起。我们理应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承继下去。

天理、良心,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忘记的,要坚守底线。“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不能乱,顺应天理自然,应该懂得更多地回报,而不是一味地索取。

采访对象: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书法专委会委员 王飞

乡贤文化

一笔一画镌刻在蜀道上

蜀道石刻题记展在省图书馆展出期间,记者前往现场,看见一名中年男子正举着相机专注地拍摄,有人趁他拍摄的空隙虚心求教。他就是本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飞。对于千年蜀道上遗存的石刻作品,王飞是如何看待的呢?

配合蜀道申遗

合作考察石刻

记者:没想到这条古道上现在还有这么多年代久远的石碑、石刻。请问举办这次蜀道石刻题记展的初衷是什么呢?

王飞:近年来,四川省相关部门和单位一直在为蜀道申遗做各种准备工作,如搜集资料、学术研讨、申遗规划整治等。这几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邀请我参与了他们组织的多次蜀道综合考古活动,通过这些实地考察,发现蜀道上的石刻颇值得研究,于是共同做了针对石刻的专题考察。在现场,感受非常强烈、鲜活,让人兴奋、激动。看到那些刻在石碑、山崖上的字,它们由历朝历代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书写,体现了不同朝代不同背景下人的心态、修养和追求,很有意思。经过一番考察研究,我们做了大量拓片,迫不及待地想把最新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同时,结合当前四川省蜀道申遗工作,策划举办这场展览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弘扬传统文化

应从娃娃抓起

记者:听说在成都展览时,有些家长周末带着学书画的孩子从达州、广安等地专程赶来观展?

王飞:是的,不少学书画的娃娃在父母的带领下从外地来看展,令人感动。这次考察带回的拓片内容非常丰富,各个朝代的都有,大大增加了蜀道文物藏量。单纯从书法的角度看,这些蜀道题记里包含很多写意作品,它们自由奔放、不做作,谋篇布局体现了一种民间性、一种鲜活的生命力,侃切、高古、质朴。我们考察时,置身于蜀道,在山山水水之中,触摸这些散落在民间的书法作品,就仿佛在与从前的书写者对话,可以感受并还原当时书写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内心情绪。学生们到展厅集中观看这些大尺寸的拓片作品,也是近距离接触、体会这些石刻题记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而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源泉,弘扬传统文化,应该从娃娃抓起。

查考蛛丝马迹

解读古人情怀

记者:您是学中文的,从事杜甫研究多年,又精于书法,相信您在考古现场的视角和感受,与一般人很不一样。能具体谈谈吗?

王飞:“天下诗人皆入蜀”,想想看,当年李白、杜甫、苏东坡、陈子昂等一大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大诗人、大文豪,他们曾经在古蜀道上进进出出,而那些山山水水、栈道楼台,给了他们灵感和滋养,孕育了多少伟大的作品。可以说,唐代许多诗人的主要成就和影响极大的作品,都与巴蜀有关。这在杜甫的创作生涯中,有着鲜明的呈现。杜甫在成都草堂约5年中写下了众多作品。他那些脍炙人口、唱响千古的名篇,如《剑门关》《剑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绝句四首》《蜀相》《狂夫》《客至》《春夜喜雨》等,都是流寓巴蜀期间的作品。当我来到古蜀道考古现场,抚今追昔,那些诗篇很自然地浮现在脑海,内心不由生发出一种家国情怀。

蜀道上遗存的大量石碑、石刻,上面的文字隐隐绰绰,非专业人士很难辨识、读懂其中的内涵。这就需要考古专业和文学艺术专业之间跨行业合作。仔细考察,透过同一块石碑上的文字,有可能解读出丰富的内容,如当时的交通、物价、诗歌、宗教等信息,十分耐人寻味。我的任务就是,查考蛛丝马迹,从那些被忽略的点位中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钟情寻乐书岩

追忆乡贤文化

记者:这次关于蜀道石刻题记的考察成果颇丰,其中给您留下最深印象的有哪些呢?

王飞:被誉为“川北第一民间书院”的广元苍溪县寻乐书岩,让我感到震撼。它位于一片石山的半山腰,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石室,由清代晚期当地名儒贾儒珍创办。当地的一些老人说起贾儒珍都津津乐道,他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非常生动、宝贵。据说寻乐书岩在鼎盛时期学生人数达到数百人,并在附近乡镇创办了7所义学(分校),声名远播。从清嘉庆到光绪年间,到访的文人墨客甚多,其中20余位大家留下了墨宝,并镌刻于石壁上,共有楷、行、隶、篆各体书法作品150多幅,是国内罕见的一座洞穴式书法艺术宝库。

细想起来,非常有意思。这里的“寻乐”二字,当然不是指“寻欢作乐”。乐山、乐水,是人们对仁与智的诉求,寻乐,就是指与山水景物对话。今天面对寻乐书岩,不能只把它当作一个书法作品会集处或旧式私塾来看,它实际上是传统乡贤文化的代表。目前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同类文物场地已不多见。

本版稿件、图片由本报记者唐召怡采写、拍摄

新闻推荐

雪与泉 冬日旅游的打开方式

最近气温持续走低,不少城市迎来了今冬第一场雪,市民已按捺不住,迫不及待想去这些正当美景的冰雪旅游目的地,赏雪、玩雪、温泉成为当下旅游的关键词。西岭雪山:耍雪玩雪正当时近日,西岭雪山迎来了入冬以...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跨年 游乐山2018-01-02 11:49
评论:(蜀道石刻题记展拉开市(州)巡展序幕 探寻蜀道遗珍 助力蜀道申遗)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