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峨眉山新闻 > 正文

张三丰与乐山(上)

来源:三江都市报 2017-12-21 11:27   https://www.yybnet.net/

张三丰像转自《三丰全集》魏奕雄供图魏奕雄

道教史上赫赫有名的张三丰,曾经来过乐山讲道,在峨眉山建房,于老霄顶、伏虎寺等处题诗,留下了不少遗迹,可惜如今消失殆尽。不过,还可以从文献中去查寻。对这位仙翁有兴趣的读者,请随我阅读下面已经摘录出的难得史料。

张三丰遗迹

张三丰,元明之际人,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号玄玄子,辽东懿州(今辽宁省彰武西南)人。《明史·方伎》载,张三丰“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鬚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蓑,所啖升头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这显然是神化夸张之词。因其不修边幅,行为随便,世人呼为“张邋遢”。张三丰曾在武当山修炼丹道,创立武当内拳武术,被道众尊为神仙。由于张三丰在民间名声很大,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都曾派人八方寻找,但都不见踪影。他是道教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明英宗天顺年间封为“通微显化真人”,明熹宗天启年间封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明史》上说,张三丰“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具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死而复活,可谓神矣。不过,那是道众的神话,我们无需较真。但他拜见蜀献王后,游历青城山、鹤鸣山、乐山、峨眉山等确是不假。

《三丰全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下同)第521页,摘录自清嘉庆版《乐山县志》一段:“嘉州城东九顶山瞻云峰,有三丰仙翁手书‘说法台\’三字,刻于崖上。其上为清晖阁,即仙翁与汪观察讲道处也。”这里的九顶山就是凌云山,因有九峰,故名。瞻云峰当是望云峰之误。这条史料说张三丰曾经在凌云山望云峰建有说法台,并且在台上宣讲道义。如果只讲一两次,就没必要建台;既建了台,说明张三丰在乐山逗留时间不短,讲了很多次。其后又有汪观察在此台讲道。汪观察,指清康熙年间担任剑南(亦写作建南)观察的汪锡龄,字梦九,号圆通道人,安徽歙县人。他辞官隐居凌云山,在丹霞峰修建了清晖阁(又名丹霞静室),作为静养修仙之处。此人极为崇拜张三丰,笔者另有《汪锡龄与张三丰》一文详叙其人其事。说法台早已不存在了。

同书同页,又摘录清《乐山县志》:“高标山(老霄顶)大殿外左壁,书孟浩然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十字,笔势伸缩飞舞尽致。殿壁多敝改,惟此壁不垩,墨色如新,人皆以为三丰仙笔云。”民国《乐山县志》照录此段,并在末尾加了一句“光绪间毁去。”

清代乐山人张君瑞写有七律《三丰墨迹》一首,载于《三丰全集》第497页:“落花啼鸟喜平生,仙迹咸誇笔手清。风雨不摧山顶墨,龙蛇欲抱阁边楹。当年天子空相索,此地高标旧有声。殿上碧纱谁护得,楼台紫气绕通明。”张君瑞字辑五,号凤洲,曾任成都华阳县教谕、蘷州府教授,著有《挹爽轩集》。从诗中可知,三丰墨迹是草书龙蛇体,还用碧纱罩护。

高标山有过三丰墨迹

同书同页又有清嘉定府教授、垫江人董承熙(字葆光,号槲园)写的绝句《花朝游高标山》:“高楼屹屹压城闉,无数山光照眼新。一自仙人留墨妙,鸟啼花落几经春。”这首诗也证实高标山确实有过三丰墨迹。

苏稽也有张三丰题字。民国《乐山县志》卷十二“艺文志”第17页:“张三丰仙笔,在苏稽东坡院后殿,擘窠大书‘白云深处\’四字。”今惜不存。

今五通桥区西坝镇的庙沱(小地名)仍然有摩崖石刻“遍步青云”四大字,落款“三丰题”。现今还在。这或许是张三丰真人过五通桥时亲题,或许是明清道士集或拓张三丰笔迹而刻之。

清道书《洞天记》:“嘉州东南数里,有孤屿枕于江上,与乌尤、马鞍相近,旧志名青衣别岛。张三丰先生显迹其间,士民创亭台祀之。中有诗仙院,纯阳宫,轩然台,听潮轩,竹抱斋,印月、涵日二小池。先生皆有留咏,亦胜事也。”类似这样的“显迹”,是说张三丰仙逝之后数十年或数百年现身于某地,多为道教信众的附会,其真实性不可考;所谓三丰先生“皆有留咏”,也是后人假托张三丰的名义代写的。

张三丰到过峨眉山,但其踪迹,现在很难寻觅了,其具体活动也无法稽考了。清同治《嘉定府志》卷三十七“人物·仙释”:“张三丰,洪武中,鹤鸣山修炼,后入峨山,遂隐,迹莫考。”据民国刘君泽《峨眉伽蓝记》载,伏虎寺下的“玉皇楼,张三丰榜书‘虎溪禅林\’四字,浑厚俊逸,书法绝妙,诸山之字罕与伦比”。现今不知此榜存于何处。

张三丰曾用狂草龙蛇体书写唐宋著名诗人王维、刘长卿、杜牧、戴复古等人的诗句,赠与伏虎寺僧人,僧人将其手迹刻成两通碑,立于伏虎寺中,一说是清乐山人道教大江西派创始人李涵虚所刻,许多峨眉老人都见过。可惜这两碑在文革中被毁,今峨眉山博物馆只存有一碑的拓片。《三丰全集》第519页摘录清《洞天记》云“三丰仙翁每喜书唐诗作龙蛇体,得者多刻石藏之以为世宝……又尝见峨眉石刻有‘春风倚棹阖闾城,帝子远辞丹凤阙\’二本,字字作龙蛇体倒绾之势,笔法更为奇妙,款落张仙手题,然亦录唐人句也”。这则记载,证实张三丰确实曾为峨眉山题写过唐人诗句,但这两句是否就是伏虎寺所刻者,因碑已毁,无法确认。

清蒋超《峨眉山志》“志余”中,有一段话,对“旧志载鬼谷子、严君平、白玉蟾、张三丰俱在峨眉”进行评议,质疑东周鬼谷子、汉代严君平和南宋白玉蟾是否来过峨眉山,不能确认;而对张三丰来这里却是肯定的。他说“三丰在明初,与夔府开元寺僧广海善,临别赠留诗……蜀惠园为张像赞云‘南游闽楚,东略扶桑,历诸天之洞府,参化人而翱翔,长绦短褐,至于无邦,吾不知其甲子,但见毛发苍苍,知是久从赤松之徒类,圮上之子房。\’味此,则三丰游蜀无疑,知来峨眉耳。”

张三丰在峨眉山跟峨眉武僧交流过武术,对“峨眉通臂拳”很感兴趣,并受到影响。他的武当内家拳“六路十段锦”歌诀的第一句,便是“佑神通臂最为高”,明白道出了它与峨眉通臂拳的密切关系,表明武当拳吸收融汇了峨眉武术。

新闻推荐

峨眉地税“房土”两税征收取得可喜成绩

四川经济日报乐山讯(记者林立)近日,记者在峨眉山市采访获悉,截至今年11月,峨眉山市本年度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基本完结。峨眉山市地税局面临经济环境的压力和营改增带来的后征管问题,主动作为,负压...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峨眉山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张三丰与乐山(上))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