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峨眉山新闻 > 正文

“自动化观测后,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峨眉山气象观测员:金顶日出预报越来越准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7-10-04 01:27   https://www.yybnet.net/

“自动化观测后,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王会兵在查看设备。

人物名片 王会兵

从1996年毕业被分配到峨眉山气象站,王会兵已在气象观测员岗位上坚守了21年。“2003年自动化以前,所有数据,都是这样人工去观测、记录的。”那时,一到时间点,就算天上“下刀子”也跑不脱。遇上雷雨天,从值班室到观测场,是一场生死考验。

这5年

随着自动化观测越来越完善,2013年开始,峨眉山气象站从建站以来一直保留的夜班终于取消了。在上了18年夜班后,王会兵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对于妻子来说,最开心的就是,这两年,丈夫终于把过去上夜班瘦下的20多斤肉又长回来了。

获得感

如今,观测员们还需观测云量、云高、日照和其他天气现象,不过,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观测也将由设备代替。“今后,随着观测越来越精密,预报的准确率将越来越高,游客上金顶‘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情况将越来越少。”王会兵对此充满期待。

峨眉山气象站所测得的气象数据一直都是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预报天气的指标性资料。一年365天,气象观测员们值守于此,为天气预报以及全球气象研究提供了宝贵数据。

在气象站工作的21年,王会兵经历过“五雷轰顶”,生物钟被打乱,患上了风湿。不过,这几年,王会兵因长期熬夜减下去的20多斤肉,终于长回来了。这,得益于自动化观测的完善。他时常把“以后会越来越好”挂在嘴边。就在这两三年,气象站将实现全自动观测,在“闪电惊雷中捕风捉雨”将逐渐成为历史。

/ 坚守 /

一年314天都有雾

在枯燥重复中坚守21年

峨眉之巅,海拔3047米,这里刚好处在700百帕的中空位置,是气象预报的必用高度层。

虽然这里是气象观测的绝佳地,可环境却是一等一的艰苦,一年314天都有雾。从1996年毕业后被分配于此,王会兵已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21年。

山上气压低,经常睡不安稳,再加上此前要值夜班,凌晨两点要外出观测数据,身高1.71米的王会兵,很快从毕业上山时的130斤,瘦到了110斤左右。“别人都是人到中年开始发福,我却胖不起来,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郁闷。”

/ 过去 /

天上“下刀子”也得去

观测巨雷曾在头顶炸开

金顶的高度恰好处于积雨云中部的强电荷区,所以闪电、雷暴远比平原地区强,一年中雷击天数达到60天,尤其在春夏之交,强雷电常搞“突击”。

“2003年自动化以前,所有数据,都是这样要人工去观测、记录的。”那时,一到时间点,就算天上“下刀子”也跑不脱。遇上雷雨天,从值班室到观测场,是一场生死考验。

1999年7月的一天,金顶雷电交加,时间一到,王会兵必须到户外巡视虹吸雨量器。刚走到雨量器旁,不远处避雷针上缠着诡异的火花,头发也在电场中竖起来。意识到强雷快到,王会兵将手中电筒一甩,两脚并拢蹲下。与此同时,巨大的雷声在他头顶炸开。“整个人都懵了,耳朵嗡嗡作响,过了半小时才恢复过来。”

/ 现在 /

多项要素实现自动化观测

终于结束18年夜班

2003年开始,各类辅助机器、自动化观测设备陆续引入,峨眉山气象站的观测,从手工到手工与设备结合,再到现在,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能见度等要素,已经实现了自动化观测,观测员只用在电脑前,就可看到气象数值的变化,编发、制作报表。

随着自动化观测越来越完善,2013年开始,峨眉山气象站从建站以来一直保留的夜班终于取消了。在上了18年夜班后,王会兵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对于妻子来说,最开心的就是,这两年丈夫终于把过去上夜班瘦下的20多斤肉又长回来了。

如今,观测员们还需观测云量、云高、日照和其他天气现象。不过,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观测也将由设备代替。“就在最近两三年内,就将实现全自动观测。今后,风里来雨里去的情况更少了,我们的工作重心,将逐渐转移到室内以及设备的维护上。”王会兵说。

/ 展望 /

观测越来越精密

游客少一些“败兴而归”

2013年,峨眉山气象站升级为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的气象项目更多了。从今年9月1日起,地面观测数据信息的传输时效,由原来的每小时一次,提升到每分钟一次。更加完整的数据,也给分析研判天气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016年1月1日起,峨眉山气象站还开展了旅游气象服务,根据天气预报以及金顶风向、风速等实时数据,每天为游客提供日出、云海以及佛光的预报。目前,云海预报的准确率达85%,日出预报的准确率也在80%以上,佛光预报的准确率在70%以上。

“今后,随着观测越来越精密,预报的准确率将越来越高,游客上金顶‘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情况将越来越少。”虽然气象工作就是日复一日的枯燥的重复,王会兵依旧对此充满期待,“希望通过我们的一点点努力,让更多人更加放心、开心地出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独门暗器峨眉刺

何懿家峨眉刺由于外形极像女子用的发簪,便讹传为女子所创。其实不然,乃峨眉山的白眉道长所创,不用说,白眉道长乃纯爷们。清末,白眉道长居峨眉山修行,作为人,终归要解决自己的衣食,不然,要不了...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峨眉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自动化观测后,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峨眉山气象观测员:金顶日出预报越来越准)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