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牟作元,生于1950年,1972年因书画特长被特招入兰州市西固区文化馆工作,1984年-1986年在西北民院艺术系国画专业学习。1989年调入兰州市文联。先后任兰州市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秘书长,第三、四届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其致力于兰州山水画的创作,完成了一组表现金城兰州美景的山水画,发表于《书画鉴赏》上。其书画功力深厚,以宋元山水画入手,遍临古?
进入牟作元的画廊工作室,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墨香味,四周挂满了他的山水画和隶书、篆书、草书等书法作品,一切都是古香古色,让人有种进入古代文人书房的感觉。说起自己的作品,牟作元告诉记者,有人评价他的作品过于粗放。但是,他觉得他的山水作品更具北方特色。
牟作元在书法和绘画上都有不错的成绩,1972年因为书画特长被招入西固区文化馆,1989年因为书法好而被调入兰州市文联,曾担任兰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他的书法多以汉隶为主,楷书、草书、隶书、篆书为辅,其书法篆意楷形,既严劲灵动又风格粗放。他的画作以国画和山水画为主,风格比较偏向北方,大气、粗放,画作曾在《美术》杂志上发表,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对于学习画画的过程牟作元回忆说,1964年在他上初中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写字画画,那时候的学生功课也少,课余时间就特别多,凭着对字画的喜爱,他就把所有的业余时间用来学习写字画画,并且享受这个写字画画的过程。直到1966年他找了一位老师,才真正在国画的道路上开始钻研。国画中分很多种类,有画花鸟鱼虫的,有画祖国山河的,有画动物的。在众多画种中,他选择了山水画,他觉得山水画可以将祖国江山一览眼底。起初也只是跟着老师临摹有名的国画和山水画,尤其是宋元明清时期一些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宋代的范宽、李成,元朝的赵孟頫和黄公望,明朝沈周、文徵明、唐寅,清朝沈铨、黄慎等等。牟作元认为:“国画必须先是学习经典名家,积攒经验,然后是走向自然的写生。”所以他在临摹了许多名作之后才转入了边临摹边写生的状态。
牟作元说他1980年开始写生,第一次和老师去的是峨眉山,他看到远处的山峰,周围围着山转来转去的火车特别美,于是就用钢笔先画下来,回去之后便将这幅景象画下了来。之后还去了泰山、黄山、青海、新疆等多地去写生,也作过很多的画。当然,他也不会放过身边的美景,仅仅五泉山他就来回创作了很多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五泉山的美,还通过不同气候用毛笔把霍去病的雕塑画得栩栩如生。
牟作元说他经常听到别人评价他的画有点粗,但牟老师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肯定也会有不同绘画的风格,现代的社会不能一直按照以前古人刻板,严谨而细腻的风格走,应该把自己的风格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偏北方大气,粗放而浑厚的绘画风格正好有别于南方细腻,工整的画作风格,齐白石的画只有简单几笔,但是生动活泼、粗放、大气,吴道子也是粗放、豪迈画风的代表,而清四王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则更偏向于细腻工整的工笔画。牟作元说他现在的风格更放的开一些,他认为,艺术上就应该有风格的区别,粗放豪迈的风格自有其欣赏追捧的受众,而细腻工整的风格也有它自己的欣赏群体。虽然有些人不这样认为,反而和他的观点恰恰相反,但在他看来,每个人的认识不同所以看到的也就不同,或许这就是他所追求的理念和风格吧。
在牟作元的工作室,墙上挂满了他的作品,他一一向记者介绍了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故事。他笔下的五泉山和白塔山的画作和日常生活中视角不同,通过有虚有实的水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景色的另一面。
牟作元喜欢写字画画,不单单只是兴趣,而且也是生活乐趣,他告诉记者,如果不喜欢也就不会坚持这么久了。过去他自己也确实会依靠字画来挣点钱补贴家用,但现在他的思想很平静,从不会指望着字画为他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因为以前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所以现在的工资能够满足他的基本生活。周末他还会指导几名学生练习书法。牟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也是赞赏有加,拿出几幅孩子们的字,向记者展示孩子们的书法成果。记者很惊讶学生的字工整有力,笔画平滑又好看,经过询问牟老师得知这学生练了三年,已经写的很好了。还有一个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了十年,获过两次省级书法奖,学一样东西十年对一般人来说可是相当枯燥乏味的,但这个初二的学生却沉浸在漫长的学习写字当中,享受着这份独有的乐趣。牟作元说,2003年他们去参观了成县的一些古代字碑,在参观过程中,听一起的人说这个碑上的字好看不好写,甘肃有这样的宝物应该好好学习。于是他回来后找到字碑上的资料就开始练习,写了有一千多遍,一遍有四百多字,他坚持每天早中晚都练习一遍,而这一千多遍的练习只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亚斐实习生李文晶
新闻推荐
游客在峨眉山金顶挂同心锁[关键词]多元发展随着4届四川旅博会的成功举办,旅博会办展模式不断成熟,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四川三大展会之一。9月17日至24日,第四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