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定州高标山,明代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知州段鉴建万寿观于其上,轩豁壮丽,仿佛宸居”,但“渐就圮”(万历《嘉定州志》)。后经维修,仅大殿保留至今,已是乐山城惟一的明代木构建筑了。大殿正中尚保留有红砂石质神台,台脚刻神兽、力士等。山麓有玄坛洞,当是因供奉财神赵公明(赵玄坛)而得名。
安谷镇真武山建有真武庙,立有“镇天真武”石碑。真武庙现已不存,“镇天真武”石碑已被后人迁至安谷镇刘河村大渡河岸。碑高1.25米,碑正面除阴刻“镇天真武”四大字外,在碑上部还刻有真武大帝神像。
此外,在安谷镇王元村佛爷湾尾部半崖上,有白庙摩崖造像。为道佛合一造像龛,共计6龛8尊:居中的1号龛内刻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像;同样居中但位于其下的3号龛、4号龛和5号龛内,分别刻文昌帝君像、东皇大帝像和真武大帝像;两侧的2号龛和6号龛内分别刻观音像和阿弥陀佛像。明显是以供奉道教神祗为主的龛像。
沙湾区嘉农玉屏山供奉有玉清道祖,民国《乐山县志》载:“有寺名玉屏寺,前殿有铜韦驮,后楼有铁玉祖,上下对峙,五百年前古像也。”以“寺”为名,道家未能独立。其后,乡贤王咏“题洞天福地四大字于壁间,兹山遂为名胜”(《玉屏山玉皇楼记》)。
犍为县城有真武观。清代在其旧址建龙池书院时,掘出了真武大帝、燃灯佛、观音菩萨等铜铁像若干,确证了该地在明代是真武观所在,同时又证明该观是佛道并存共祀奉。
在峨眉山,明代前期的道教活动见于记载的不多。《张三丰集》载张三丰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拜谒峨眉山,见山上道教一片荒落,感叹道:“洞门瑶草封丹室,静中谁识古仙客。”又作诗道:“朝隐青城暮大峨,蜀中往来阅人多。最爱峨眉峰顶月,清晕白上道人袍。”又传说张三丰到龙池镇活动宣教,后人因之建三丰观于龙池畔山上,该山也改名三丰山。但据《峨眉伽兰记》载,三丰观乃清咸丰年间所建,与张三丰时代差之甚远。道家之说,不可尽信。
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峨眉山重建普光殿时,“殿中以铜铸天地水府、天居侍者、雷电山王之神像,以为百千万年之香火也”(蜀王朱怀园《峨眉山普光殿记》)。另外,在雷洞坪庙堂中,也塑有道家的雷电风雨之神以供奉。这些活动,只能勉强的为道教在峨眉山争一点儿地位而已。
新闻推荐
茶旅融合已成为峨眉山茶的一张靓丽名片。本报讯3月18日,第二届京东春茶节开幕仪式在峨眉山盛大开幕。当天,“京东示范茶园基地”在峨眉雪芽黑水茶园基地正式揭牌,标志着峨眉山景区与京东集团的“触...
峨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