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至今,老人已为驻乐人民子弟兵送去鞋垫300多双。一份对部队官兵的特殊情谊,让老人带着一份坚持,日复一日,从早到晚都在缝制鞋垫,不禁让人动容。和部队到底有怎样一份情,让老人如此坚守?
九旬高龄太婆一心为子弟兵做鞋垫
老人叫赵玉珍,今年已93岁高龄,乐山市沙湾区碧山乡凉水村人。6日下午,碧山乡妇联工作人员带着礼品去慰问赵婆婆,提前为老人过“三八”国际妇女节。
公路边,沿着一段斜坡便走进了赵婆婆家的院子。坐在靠墙的一张破旧沙发上,赵婆婆专注着手中的针线活,还未察觉来到家里的生人。
戴着一顶酒红色毛线帽,穿着蓝色棉袄,黑色长裤,棉袄外套着围裙,身前放着一个炭火炉,一针穿进鞋垫,右手中指的顶针轻轻一顶,再将针抽出,黑色的毛线便缝在了鞋垫简易的图案上,仔细打量着老人,此时,专注劲儿犹如一位正在勾线的画家。
“妈,有客人来了。”身边的女儿和媳妇在一旁提醒着,赵婆婆抬起头,这才注意到大家的到来,但是,她手上的针并没有停止动作。
赵婆婆对着大家笑了笑,邀请大家围着炭火炉坐,继而再次低下头,缝制鞋垫。不忍心打断老人的专注,倒是她身旁的东西比较醒目。
赵婆婆坐的这张沙发,约摸1.2米长,她的右手边,堆放着已经挽成一个个毛线球的各色毛线。毛线球被分堆装进了口袋中,而另外有一个口袋,则装着白色的棉布;她的左手边,摆放着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放着剪刀、画着简易图案的半成品鞋垫以及成品鞋垫。
翻看着赵婆婆身旁的这些材料,赵婆婆的女儿解释到,“这些都是做鞋垫的材料。”听见女儿这样说,赵婆婆这才停下手中的针,翻摸着毛线,主动介绍起来:为了缝制鞋垫,她在家养了4只鸡,生下的蛋都攒起来,每到场镇卖一次,便用这份钱采购一次材料。因此,这些材料便零零碎碎地存了不少,都堆放在这个沙发上。
“我就是为人民子弟兵做的,我当家的(丈夫)以前也参过军,我也到过部队,部队里的战士苦啊,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我就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提到做鞋垫的初衷,赵婆婆这时才有了交流的兴致。
做鞋垫源于一份情自己坐车送往部队
凉水村,一提到赵婆婆一家,村里人都夸口称赞。子女孝顺,邻里和睦,让赵婆婆在村里有好口碑,更有好人缘。
赵婆婆一直身体健朗,家里家外忙活起来,是一把好手。可是,她的左腿因车祸受伤,此后便只能靠着拐杖短途行走,一旦外出远门都得用轮椅,就这样,赵婆婆便很少出门了。不过,一向闲不住的她,在家总想干点什么。
后来,她便想到手工缝制鞋垫,此后,便一直坚持,从未间断。
从烟盒剪鞋垫模型,买白布裁剪,熬米浆粘合,画草图用毛线缝制,直到各种各样的图案跃然鞋垫上,喜鹊、梅花鹿、蜜蜂、花……多样的图案,让一双双手工鞋垫看起来别具匠心。
就这样,赵婆婆一做就做了将近10年。
最初,赵婆婆的鞋垫主要是送给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因为是手工的,鞋垫厚实耐用。后来,做得越来越多,越存越多,赵婆婆便想到,“要不送给当兵的娃儿呢?”4年前的一天,突然冒出的这个念头,让赵婆婆一下子坚定了决心。
原来,赵婆婆已故的老伴曾经参过军,赵婆婆也到部队探望过。她记得那时的军人,训练中,膝盖的裤子都要磨出破洞。“当兵的苦啊!”这一幕一直深深地印在赵婆婆的心里。把鞋垫送给部队官兵,在赵婆婆看来,就是送出一份温暖,“全是我手工做的,毛线缝制,热和啊,用的全是棉布也吸汗。”
赵婆婆这个念头,得到了同村老年协会会长祝俊华大娘的支持,可是,部队在哪里?怎么送?这倒让赵婆婆犯了愁。祝大娘决定要帮赵婆婆实现这个心愿,最终,第一次与峨眉山市的消防官兵联系上,当时,让赵婆婆好一阵激动。
考虑到赵婆婆的身体情况,祝大娘决定包车陪她一同前往。当得知是帮赵婆婆送鞋垫到部队,小车师傅免了车费,祝大娘硬付了100元油费。
特意选了“八一”建军节这天,两位老人风尘仆仆送鞋垫到部队,战士们热情地接待了她们,60多双鞋垫,赵婆婆亲自一双一双交到战士们的手中,战士们致以军礼,让她老泪纵横。“我当时心里激动啊,他们接过鞋垫,一想到能够垫在鞋子里,穿着暖和,我就高兴。”赵婆婆形容着自己当时的心情。
当天,战士们还搀扶着她参观了部队。部队寝室、食堂,灭火设备、灭火车辆等等,让赵婆婆兴奋不已。从那时起,让赵婆婆更加坚定了将鞋垫缝制下去,送给部队官兵的决心。
回到家后,赵婆婆的劲头更大了。媳妇说,每天,赵婆婆就坐在院子里缝制鞋垫,从早到晚,没有停过。“考虑到老人的身体情况,我们也会帮着搭把手,裁剪、粘合,她就绘图、缝制。”媳妇说。赵婆婆也坦言,一到天黑,眼神就不好使了,一双鞋垫,一般要缝两三天。
尽管这样,但是赵婆婆依然坚持着。第二年、第三年,有时,赵婆婆请祝大娘帮她送到部队,有时,有从部队服役回乡休假的战士回来,赵婆婆会把鞋垫包好,主动请他们带到部队,她的这份热情,让战士不忍心拒绝,于是,手工鞋垫,最远被带到了西藏。
前前后后三四年,赵婆婆送往部队的手工鞋垫有300多双。
不卖只送手工鞋垫被展示
其实,曾也有人提议,让赵婆婆把鞋垫拿来卖。这个建议被她一口否决了,“我的鞋垫不卖,要送部队。”老人的回答很坚决。
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是,子女们都很支持赵婆婆的这个行为。子女们除了和她搭手做鞋垫,有时,在经济上也会适当补贴一点,“毕竟,光靠卖蛋的钱买材料,还是不够。”赵婆婆笑着答道。
不仅如此,自从赵婆婆的事迹被乡邻传开后,大家也对她更加尊敬,经过村、乡推举,2016年,赵婆婆被评为沙湾区“好邻居”。
昨(7)日,在乐山广场举办的“乐山市第三届妇女手工制品展活动”上,赵婆婆的鞋垫也被沙湾区妇联摆在了展位上最醒目的位置。“一名93岁高龄的老人,在身体不便的情况下,坚持为部队官兵缝制鞋垫,一针一线中,缝进的是老人的温情,是真诚,是大爱,她的行为令我们动容,她是妇女们的榜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在活动上,沙湾区妇联主席陈珏拿起鞋垫,动情地说。
■记者手记
采访中,赵婆婆多次提到,她要赶在今年“八一”建军节之前,多做一批鞋垫。因为身体不便,不适合外出,希望记者能够帮忙转交到部队。老人这个热忱的心愿,记者答允。在“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真诚希望我们每个人为老人送上一份祝福,祝愿她身体健康,开心快乐度晚年。
记者 赵芳莹 文/图
新闻推荐
省委组织部考察峨眉山市农村电商工作打造高品质网销产品实现电商致富
四川经济日报乐山讯(记者林立)近日,省委组织部组织三处处长张大奇在乐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高志飞及峨眉山市委组织部和商务局领导陪同下,前往峨眉山市创客梦工厂电商产业园区考察指导该市农村电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