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头脑风暴”“峨眉山茶”欲突围
□本报记者 刘若辰 吴亚飞
3月18日,峨眉山市举行首届峨眉山春茶交易会,会上同时套开主题为 “创新理念 发展现代茶产业”的论坛。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评茶师鲁成银,把茶产业发展理论用生动的例子娓娓道来:“茶叶+自然+人文,让一杯茶有故事。”
不止鲁成银,专家们在此论坛上,为“峨眉山茶”如何实现发展目标抛出颇为新颖的观点。
建议1
赋予“公共品牌”文化内涵
早晨5点到9点半,是峨眉山双福镇大西南茶叶交易市场的交易时间。3月18日晨,专家们悄悄到市场做起了“调研”,1000元一公斤的茶叶,“转一圈回来就买不到了。”
在这个市场上交易的茶叶,并不属于某一个特定品牌,而是同属于“峨眉山茶”这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以“地缘”为标准划分的,茶叶基本上都来源于峨眉山市。
“地缘”的局限性引起了专家的思考——“这会不会导致规模不够大、品牌不够响?”鲁成银说。他用“立顿”红茶举例:立顿的茶叶来自世界各地,成为一种去产地化的大众消费,品牌家喻户晓,无疑是工业化路径成功的典范。
那么针对“峨眉山茶”,该如何突破“地缘”的局限性?鲁成银认为,“峨眉山茶”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品质,更在于其背后的文化记忆。一杯“有故事的茶”,已经不只是一种饮品,还包含精神消费。对茶农和茶商而言,也包含文化自豪感。在这一公共品牌下,发挥峨眉山市自然、人文、茶等资源优势,更容易形成“产品+产业+区域经济”的模式,成就的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建议2
找准线上线下营销模式
在谈到茶叶营销策略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茶叶经济专家姜爱芹说,线上线下销售特点不同,目前,茶叶市场一端是本地交易市场供不应求的盛况,另一端,是线上远程销售“不挣钱”的现状。“十三五”时期,茶叶该怎么卖?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尧说,应优化茶叶业态,搞好实体店、电商、直销,培育龙头企业和茶业金融增长点,积极举办各类茶会特别是茶博会等,“把资源优势变为市场优势不容易,但值得一搏。”
姜爱芹说,茶叶是特殊商品,在批发市场上,不能有库存,会直接传导到销售终端互联网时代,对茶叶的线上销售而言,不是注册开店那么简单。线上营销,要在搜索引擎上占据置顶位置,是一场“策略战”“话题战”。
建议3
以旅带茶融合发展
陆尧认为,应让旅游业带动茶产业,让“旅游大哥”拉一把“茶叶小妹”。
事实上,“茶旅融合”这条路,峨眉山已探索多年。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壮大,竹叶青生态茗园、仙芝竹尖生态园等一批以茶为主题的综合性景点相继推出,并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点认证,茶园休憩赏景、品茗观俗已成为来峨游客的消费新热点。
峨眉山市市长袁仕伦介绍,“十三五”期间,峨眉山市将围绕“峨眉山茶+企业品牌”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茶业”,以旅带茶,以茶促旅,倾力打造“中国绿茶之都”,实现茶叶总产量3万吨,茶叶产值10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的目标。
在本次春茶交易会上,峨眉山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绿茶之都”并正式揭牌。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说,这对活跃茶叶市场、提高“峨眉山茶”知名度、助推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均有重大意义。
新闻推荐
小镇“转身”之生态宜居特色镇5月19日上午,车辆刚出乐峨高速出口,映入眼帘的是通红的“正宇塑业”四个大字。然而从3年前起,这家企业除了名字,所经营的业务与塑化工再无关系。如今,企业做起了汽车展览...
峨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