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车载法庭,为群众进行法制宣传
档案
峨眉山市人民法院峨山人民法庭位于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和黄川国际旅游度假区内,辖区总面积345平方公里,辖区人口12.1万,仅景区流动人口达到600万人/年。法庭现有干警5名,其中庭长1名,审判员2名、书记员2名。2014年3月,该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2013年10月,峨眉山市获批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市。作为景区法庭,峨山法庭积极探索以“五化”并重模式,服务保障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年来,该庭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653件,其中调解撤诉案件为1274件,结案标的额为1.2亿元,全部案件均在法定期限审结,无一案件因处理不妥、不及时、不细致而形成矛盾激化或造成当事人上访,被誉为天下名山一张“司法名片”。
专业化审判 化解涉旅纠纷
峨山法庭组建了全国第二、四川第一个旅游审判庭并开展旅游巡回审判,建成为游客和景区商家提供司法服务的“两庭四站一中心”网络,即科技法庭和车载巡回法庭、四个景区法官工作站、法庭诉讼服务中心。主要适用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近年来,共办理涉旅纠纷45起,其中判决13起,调解32起,无一起上诉或信访。
建立矛盾纠纷会商制度,与景区管委会、工商局、交警大队等职能部门建立“点对点”诉非衔接机制。诉前,对接收到的游客投诉、举报,主动与景区相关职能部门对接,选派法官协助化解纠纷;诉中,对进入旅游审判庭专业性较强的案件,邀请景区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化解。一年来,通过诉前调解涉旅纠纷30余起,指导景区相关职能部门化解纠纷10余起。
高科技数字化“武装”法庭
峨山法庭投入100余万元建成了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两庭六系统”。即建成数字化科技法庭1个,具备同步录音录像、同步录入、同步显示等功能,方便当事人和社会公众通过信息化网络了解并监督庭审行为。建成并投入使用车载旅游巡回法庭1个,在车内部集成了现场办公、同步录音录像、无线图像回传、远程电子签章等信息化装备,实现将审判法庭和普法宣传延伸到景区主要景点、山间院落。
法庭还建成网上办公办案、案件信息公开查询、远程视频会议、楼宇监控、远程电子签章、多媒体信息发布等六大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从法庭到省高院的四级联网。
法官工作站服务群众现场化
峨山法庭成功改造升级诉讼服务中心,包括诉讼引导台、便民服务站、自助服务区和立案室,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即时受理案件和提供法律咨询。在金顶等游客密集的区域挂牌设立景区法官工作站4个,以定期派驻、预约服务、法官热线等方式,“零距离”服务游客。目前,法官进驻工作站100余人次,深入黄湾、峨山两镇乡召开法官夜话4场,收集社情民意10余条,就地化解纠纷20余起。这种“村民说事、法官说法”的形式受到了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充分肯定。
建立定期到景区开展法制宣传制度,在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节日,利用车载法庭,深入万年寺、金顶等人流量较多的区域,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深受游客和群众的好评。 本报记者开永丽
图片由峨眉山市法院提供
新闻推荐
全省水务局长会议召开省水利厅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分行签署全面支持四川水利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盘点2015年四川水利六大关键词兰楠文/图●“十二五”全省累计水利投资1276亿元●治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