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峨眉山新闻 > 正文

唯愿龙池“农”腾飞

来源:乐山日报 2015-06-04 19:18   https://www.yybnet.net/

罗恩友(右二)和工人们一起在重楼地里锄草位于高山之巅的中药材种植园区■本报记者  邓秀英  文/图

36岁的罗恩友是一名普通的退伍军人,他原本可以到派出所上班,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或者在镇上经营榨油坊,一年收入十几万元,衣食无忧。而他却放弃了这一切,毅然回到依旧贫穷落后的家乡——峨眉山市龙池镇高万村,带领村民修路、种菜,发展多种经济。一晃6年多过去了,罗恩友把所有的青春和汗水都投入到高万村这片土地上,回想起当初的选择,罗恩友表示并不后悔,因为在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不变的梦想——

高万村地处峨眉山市龙池镇西南,平均海拔1500多米,全村幅员面积1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580人,村民靠种植玉米、土豆等为主要收入来源,经济和交通设施比较落后。2008年12月,当了12年兵的罗恩友退伍回乡,因为在部队表现突出,龙池镇政府将他安排到龙池派出所工作,可他却放着稳定的工作不干,非要回到高万村,一门心思建设家乡。近日,记者来到高万村,对此进行了采访。

坚持不懈

带领村民修通“致富路”

“你看这条路,刚刚建成通车,全长3.5公里,政府投资100多万元。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现在村里有了产业和发展项目,政府自然要为了我们争取修路资金。”汽车行进在平坦而蜿蜒的水泥路上,罗恩友指着远处的另一条盘山公路告诉记者,“交通不便是制约高万村发展的瓶颈,修路是打开致富之门的唯一钥匙。你看那条路是之前我们自己修的,加上这条路,就形成了一条环线,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和农产品运出难。”

“那你们修路的钱从哪来呢?”记者问道。“刚开始主要是我自己想办法,后来就好多了,村民主动投工投劳,上级也有相应的配套资金。”罗恩友表示,2011年前,山高坡陡、居住分散、地势复杂、出行困难是高万村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2009年,罗恩友用18万元的退伍安置费在龙池镇开了一家榨油坊,一年后盈利14万元。带着这笔钱和之前的积蓄,罗恩友回村承包荒山种植高山蔬菜,并将大部分收益用在了修路上。

罗恩友的举动感动了村民,也让大家看到高万村的希望。2010年10月,罗恩友当选为高万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村民修路。“上级共配套了60多万元的建设资金,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道路修建中,资金基本都用在了工程机械租用与炸山开道上,其它需要人工的地方基本都是通过村民投工投劳给予解决。”罗恩友告诉记者,几年时间,他和村民们新修了近40公里的林区公路、村组道路和便民路,在海拔700至1800余米的高山峡谷间建起了一条条“致富路”,把全村11个组串在了一起,让90%的农户可以直接将车开到家门口。

“你把钱都用在了修路上,家里人不反对吗?”面对记者的疑问,罗恩友说,得知自己放着体面的工作不要,回乡种田修路,母亲曾痛哭怒骂过他,甚至一度不认他这个儿子,妻子也为此和他离了婚,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修路的决心。“罗书记是个好人,有能力,要不是他带领大家修路,我们村里人连吃包盐巴都要天不见亮起床,走十几里的山路到镇上去买。”年过七旬的罗德银是高万村六组村民,对于村里这几年发生的变化,罗大爷感触很深,“现在路通了,方便多了,不管是买还是卖,只要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服务。”

承包荒山

种植高山蔬菜和中药材

路通了,只是第一步,村子要发展,找准项目是关键。通过多方考察,罗恩友发现高万村1600米至1800米海拔的高山特别适宜种植高山反季蔬菜。于是,他动员以前一起当兵的战友放弃回乡的念头,和他一起建设高万村。两人承包了村里上千亩的荒山,吃住在山上,开荒动土,种植高山蔬菜和中药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3年,占地600多亩的高万村生态农业健康体验园区全面建成,共分为高山蔬菜农场、中药材种植区、珍稀林木培育区、生态养殖区四大部分。当年,仅蔬菜农场就收获高端生态蔬菜400万公斤,获利近百万元,同时还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4000多人工/次。为带领村民科学种植高山蔬菜,罗恩友牵头成立了峨眉山兴农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峨眉山高万重楼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全村已发展蔬菜种植基地2个、核桃种植基地1个,种植重楼、白术等中药材300多亩,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每年生产销售蔬菜450万公斤,造林1000亩,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000多元。

由于村委会到园区的路还没有完全修通,记者随罗恩友骑摩托车来到高山之巅的中药材种植区。“园区位于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上,白天与晚上温差较大,基本没有病虫害,种植的蔬菜和中药材都是原生态的,不施农药。”罗恩友告诉记者,高山蔬菜主要是指利用高山凉爽气候条件,进行春夏菜延后栽培或秋冬菜提前栽培,采收供应期主要为7月至10月,因为高山地区病虫害较少,农药施用量低,环境污染小,所以高山蔬菜是一种无污染、健康安全、口感好的绿色生态食品。

“我们采用重楼与白萝卜、土豆、玉米等套种新技术,实现了土地常年种植、常年采摘,亩均收入可达5000余元。”园区技术负责人任成忠告诉记者,园区常年聘请当地20多名村民在地里劳作,他每天进行技术指导,种植的蔬菜主要销往成都、重庆等地的大型超市,市场前景很好。

展望未来

种养结合扮靓高万村

在罗恩友的生态农业健康体验园区,记者遇到正在重楼地里锄草的高万村十组村民万清材。62岁的万清材已经在园区干了三、四年,平均每个月都有1500多元的收入,当记者问及高万村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时,他笑着说,“变化太大了,最大的不同就是罗书记让我们种菜不要再施农药和化肥了,要人工锄草、施农家肥,说现在城里人都追求绿色环保,越原生态、越健康的东西越好卖。”对于罗恩友的“种菜经”,在园区劳作的村民表示,再观望一两季,如果收益真的好,他们就跟着罗书记学,不施农药,科学种菜。

“村民的想法没有错,作为村支书,我有责任为他们探寻一条致富门路,高万村的乡亲都不富裕,不能让他们冒风险。”罗恩友说,2006年他回乡探亲期间,看到家乡与他离家参军时一样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与其他富裕地方相比落后很多,那时他就下定决心要回来建设家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对于高万村的未来,罗恩友心中有一幅美好“蓝图”:充分利用高山地理资源和富裕的人力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走集约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观光和生态体验旅游相结合。总体规划是5年内建成占地3000亩的综合性农场,发展1个猕猴桃种植基地、1—2个牛羊养殖基地、1个名贵苗木基地,造林1万亩,将45度以上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力争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

“回乡6年多,你不但没有积蓄,还为了修路、种菜欠了不少债,你后悔过吗?”采访即将结束,面对记者最后的疑问,罗恩友回答得十分肯定,“没有,从来没有。因为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龙池镇一定能腾飞,高万村的明天也一定会更美好。”

新闻推荐

筑强堡垒激活细胞

菜场村党员突击队及时修复堰渠,保证农田灌溉用水周燕摄川主乡党员志愿者为村民背苦笋李源摄川主乡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村民修路排险保通行龙池镇党员志愿者抢收萝卜“堡垒提升工程”文艺汇演刘海摄峨...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峨眉山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唯愿龙池“农”腾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