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伴随着儿童的快乐成长
繁荣的童书市场背后,还需要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本报记者 宋亚娟 文/图
各大出版社合力推出新书签售、绘本剧场、名家讲座等活动,更有原创插画展、绘本展,国内外知名插画师和艺术家与小朋友一起共创绘本,跳过常规的书本阅读交流,通过组合阅读和艺术的双重魅力,让创作者和读者面对面,体验创意阅读的新方式。作为2015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的重点活动之一,近日在中国儿童中心举行的首届中国童书博览会盛大启幕。
与首届中国童书博览会相呼应的是,今年“六一”前后,全国各地童书市场也相继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助推童书阅读。在乐山,名目繁多的儿童阅读活动,书店与学校的强强联手,也为书香嘉州增添了一道别致的风景。那么,乐山童书市场有哪些特点?看似繁荣的童书市场背后,还存在哪些问题值得出版方、教育界和创作者深思?从读图到悦读,童书的未来还有怎样的一段路需要走?
①
童书进入“读图时代”
变“灌输”为“循循善诱”
5月31日,中心城区玉堂街新华文轩乐山书城。“文轩亲子节”、“8折购书区”、“6折购物区”……在位于书城的二楼,各种优惠打折活动为“六一”节提前预热。“打折幅度很大,和网上买差不多。”不少带着孩子到书店挑选节日礼物的家长表示,从长远意义上来讲,节日期间送一本书给孩子,意义要远远大于看上一场电影,或是外出旅行一次。
记者在该书城看到,前来购书的家长大都冲着近年来流行的国内外绘图插本、漫画,以及儿童文学去的。在购书区席地而坐的孩子们,沉迷在各种漫画、绘图手册里。“感官刺激强烈,可读性很强,”一名家长解释,处在小学低龄阶段的孩子,识字不算太多,再加上对图画的辨识度高,所以特别喜欢附有大量图画的漫画和绘图本。
而对小学五六年级的大孩子,记者发现,一些增长知识极富趣味的儿童文学成为他们的最爱。沈石溪的动物小说、陈彦斌《北纬48℃动物传奇》、曹文轩系列、杨红樱系列、郑渊洁系列等深受孩子们喜爱,一直是中国本土童书市场上的畅销书。在该书城,上架热销的还有各国获得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如获西班牙儿童大奖的《天才哥哥》、《白鲸艾丁》等。
“除了儿童文学作品,平时热销的主要集中在科普读物等具有实用性的书籍上。”采访中,一名书店经营者告诉记者,由于儿童阅读自主性不强,大都由父母或者老师推荐阅读,所以站在成人的立场,父母或者老师很容易会给孩子和学生选择具有“实质性”的读物,如经久不衰的《十万个为什么》等自然人文基础读本。而对儿童文学的选择,则过多依靠相关传媒的推介,“应该说,童书阅读还停留在过多的依赖性上,要打开这种视觉的局限,必须提高儿童陪伴者的阅读品质,让图书传播变得更加具象和丰富。”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童书要想捕捉住孩子们的幼小心灵,绝不能强行“灌输”,只能在顺应的基础上“循循善诱”。
②
校商携手
传递书香共享文化
6月1日,由新华文轩乐山市公司和峨眉山分公司携手峨眉四中举办的“文轩杯”读书月活动圆满落幕,活动产生了200余篇师生优秀作品,8个“书香班级”,32个“读书之星”。校商携手,共享书香文化,此次携手峨眉四中开展读书月活动,是新华文轩乐山市公司近年来开展读书月活动,通过校园带动阅读活动开展的缩影。
新华文轩峨眉山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峨眉山市作协副主席彭建群告诉记者,本次活动以文轩优课数字图书馆开辟的阅读专区作为活动平台,通过读书月活动的开展,让每一名学生体验置身书中的恬静与舒心,体验书籍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成长。“更为重要的是,活动平台不仅为学生打开,还向老师敞开了大门。”彭建群说,读书月活动共收到教师“读后感悟”171篇,经活动小组评议,评出一等奖36篇,二等奖60篇,三等奖74篇。这些“读后感”不仅彰显了教师优美的文采,更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理性思考。“师生互动,共同参与,享受书香文化,将极大调动起学校构建书香文化的热潮,也是深入推动童书阅读的最佳方式。”彭建群认为,未来,书店应积极开拓校园阅读模式,让校商互动更加频繁更加亲密。
③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出版商不应盯牢“钱袋子”
除了像书店这样的经销商,处于市场前沿的出版商该如何打造一个健康有益的童书市场?刚刚出版了家庭教育读本《常态下培养最好的孩子》的乐山家庭教育科普作家徐亚灵认为,现在的出版机构大都瞄准儿童读物,但却不是以对儿童的思想、精神、心灵和人生价值的正确引导为主要标准,而是盯着家长口袋里的钱好赚,大肆推出吸人眼球的如鬼怪、言情、玄幻、暴力、恐怖等为内容的书籍。
“此外,儿童书还面临只注重书的装帧,内容空乏、价格昂贵的倾向。”徐亚灵不无忧虑地说,出版社和出版商们不是首先考量书籍对儿童是否存在影响,而是一味地迎合市场的口味出书,只看到经济价值而忽视了书籍的正面社会价值。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童书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
“儿童成长状况决定着其一生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尤其是思想和价值观形成后将会影响其一生的生活。”徐亚灵呼吁,出版商应对儿童的成长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自觉出版对儿童具有积极影响和导向作用的作品。当然,相关职能部门严格对儿童出版物的审查也是非常必要的。
④
创作多元化
本土作家应在“童书”上发力
“乐山儿童文学作家太少了,给孩子们讲的故事,应该有自己的土壤,由自己的作家来写。”曾被本报关注的乐山实验小学老师、儿童文学创作者余红苇一度为儿童文学创作的未来忧心不已。
曾在上世纪90年代便以童话故事《搬家》获得全国童话大赛二等奖的余红苇,在如今的乐山儿童文学创作界仍旧是屈指可数。记者了解到,近10年来,乐山作家推出的文学作品中,涉及儿童类别的凤毛麟角。其中,尽管有少年写手描写青春校园,但离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是有咫尺之遥。“对于孩子而言,儿童文学会令其受益一生。给他们播种下善的种子,培养想象力,影响一生的成长。”余红苇认为,儿童文学是乐山文学创作的一个短板,写的人少,优秀作品更少。儿童文学创作应该从娃娃们抓起,让孩子们多读书,多写自己的故事。同时,她也期待能有更多的成人加入童书写作阵营,为这片天空播撒阳光和雨露。
作为书店经营者、作家,双重的身份让彭建群对儿童文学的现状和发展有更多的思考。她告诉记者,曾经和不少写作者探讨儿童文学,大都以“幼稚”、“发展前景不大”作为拒绝深入这一行的理由。“其实,通过市场的考察和文学专业创作两个方面来看,童书都是一块大蛋糕。”彭建群认为,一方面近年来家长和孩子对童书表现出的渴望和热情,另一方面是儿童文学创作队伍的稀缺,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本土作家如果能够在童书市场上发力,或许还能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付小惠)6月18日,“2015中国·峨眉山旅游商品设计大师邀请展恳谈会暨媒体见面会”在峨眉山市举行。会上,来自全国石雕、木雕、陶艺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与旅游企业代表、政府相关部门就如...
峨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