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千佛岩
《展望乐山旅游第三极》之二
两山夹一江,上苍造化,鬼斧神工,夹江因此而得名。作为蜀中古县之一,这里有世界灌溉遗产东风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崖,还有着源远流长的手工造纸文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夹江——这个坐落于青衣绝佳处,因“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绝妙景观而得名的地方。
■本报记者张家华文/图
夹江县位于乐山北大门,距峨眉山市18公里,距乐山市中区30公里,便捷的交通,使夹江与乐山大佛、峨眉山形成了环线旅游的金三角,竹纸、茶叶、瓷砖,作为夹江的三大名片,更将进一步融入夹江文旅产业,丰富夹江旅游内涵。
重视乡村旅游丰富体验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也是夹江县旅游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目前,夹江县共有农家乐92个,其中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点1个。截至2014年9月,夹江县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81.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32亿元。
夹江县旅游局局长王海燕认为,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其核心在于体验性。对此,夹江县立足实际,结合本地特色,在吴场镇、黄土镇大力发展生态采摘园,以果蔬采摘为主要体验项目,让游客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种采摘式的乡村旅游以其体验互动性,吸引了来自快节奏城市的游客,以旅游型农产品带动新农村建设。”王海燕说。
对于夹江县乡村旅游发展,王海燕表示,今后将充分结合夹江本土特色,深入挖掘夹江民俗文化内涵,创新开发具有夹江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同时,对造纸、夹江秧歌等本土文化进行精心包装,加大对本土旅游品牌的宣传和保护,进一步做大做强本土品牌,将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彰显夹江乡村旅游的文化魅力。
推进文旅融合打造亮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为此,夹江县始终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突出彰显夹江的佛、纸、茶、水、瓷以及美食等特色文化,打好“文化牌”,提升旅游的内涵和底蕴,让游客体验到这个蜀中古县的独特魅力。王海燕告诉记者,为了推进文旅融合,夹江规划建设了手工造纸体验、水上运动游乐、陶瓷艺术博览、特色美食体验、农业休闲体验等旅游项目,配套发展会务、餐饮、住宿,打造与乐峨大旅游遥相呼应、特色互补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努力推动观光游向休闲体验游转变,提升游客的停流量和过夜率。
作为“新科”世界灌溉遗产,东风堰今后的旅游开发一直饱受关注。王海燕告诉记者,东风堰旅游目前开发项目共分三段。第一段是结合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岩摩崖石窟进行景观结点打造,第二段是结合东风堰流经主城区打造水城一体的旅游地产,第三段则是结合流经乡镇的农田灌溉,打造现代生态观光农业。
目前,夹江县正加快推进青衣江三桥、乐夹大道和千佛大道等项目建设,进一步缩短与两大景区的距离,力争早日建成“峨眉前山综合旅游度假区”,实现乐、峨、夹“金三角”的无缝对接、串联一体。
立足特色优势融入乐峨
夹江发展文旅产业资源禀斌、条件优越。不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福观光茶园、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千佛崖摩崖造像、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和夹江年画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首家纸文化主题饭店——峨眉山月花园饭店。去年9月,东风堰的“申遗”成功更是为夹江旅游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另一方面,优越的区位条件也为夹江旅游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夹江是乐山北大门,峨眉前山区,与乐山大佛、峨眉山形成了环线旅游“金三角”;成乐、成雅两条高速、省道103线、305线、成昆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
近年来,夹江县委、县政府提出融入乐峨、错位发展、配套建设,打造峨眉前山综合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力争2017年文旅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发展极的发展目标。该县坚持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快速、美丽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未来国际旅游大都市”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思路定位、完善发展规划、狠抓项目建设,全县文旅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发展前景。2014年,夹江县接待游客25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7.6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
23.38%。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友燕)近期,峨眉山市龙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重2000千克的谷氨酸,经乐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评定合格后,首次签发了“出口直放”的无纸化通关单,由上海顺利通关出口到美国。此举标...